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堂会之:二进宫

(2008-06-25 00:27:23)
标签:

杂谈

分类: 附庸风雅
 

    “二进宫”这个词我很小就听说过,一般是指谁犯错误了第二次被抓到的意思吧,总之是个贬意的词。等到喜欢听京剧了,才知道还有这一出。

    京剧中有些大戏可以拆开来当折子戏演,每一折各有名字,比如三国戏中的《失空斩》、《群借华》,像我这样的半调子戏迷,常常只知道折子戏而不闻全本剧名:上个星期我看《福寿镜》,看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看的是尚派名剧《失子惊疯》的全本。《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也是连在一起演的,大名应该叫做《龙凤阁》吧?

    故事讲的是明朝初期在宫廷发生了一场权利斗争。太师李良、利用太子年幼、欲夺大权。开国公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极力反对,并与皇娘李艳妃(即李良之女)发生争执。杨波调来军队保住皇陵,并第二次进宫,说服皇娘李艳妃,李艳妃也已识破了李良的阴谋,并恳请徐、杨保护大明的江山。说起来,剧情并不复杂,此剧的妙处在于大段的对唱,特别是在第一、三折中——熟悉样板戏的人,一定都很喜欢《沙家浜》中那段“智斗”,一青衣、一老生、一花脸的搭配,在我想来,当初在设计唱腔的时候,可能就是受到《龙凤阁》的影响了。

    “大保国”表现大臣不畏邪恶势力的正直操守:李艳妃执着父女之情,被父亲李良蒙蔽,竟要将皇位让出给父亲执掌三年五载,私相授受,搅乱朝纲。在朝廷上徐彦昭、杨波,一武一文与李艳妃发生激烈的辩论,铺陈精彩:大量的故事与比喻,如吟颂史诗。对唱之间旗鼓相当,这一边说“臣欺君来该何罪”那一边就说“君欺臣来不奉君”接演下来,“二进宫”就不再是激烈辩论,因为李艳妃被父亲软禁在昭阳宫,从大保国的骄傲,转成谦卑,竟跪下来请求正义的协助,吓得排除万难进宫来的徐、杨连忙也跪下,这里又是大段的唱。

    此为谭富英、张君秋、王泉奎《二进宫》剧照

http://www.xikao.com/photos/1081.jpg

 

    这出戏应该有很多大家唱过了,五、六十年代有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版,还有杨宝森、金少臣、谢虹雯版,杨宝森、张君秋、王泉奎也搭班演过;80年代后有李宗义、李长春、李炳淑版,李和曾、刘秀荣、杨博森版等;现在最红的京剧红人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这一组算是北京红人)也演过,我个人喜欢的张克、孟广禄、赵秀君应该算是天津红人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