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附庸风雅 |
所有热爱京剧并且有志于成为京剧票友(唱老生)的人,大概都是从这一句开始学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面还有一句是“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空城计》的出场率,绝不低于青衣的《贵妃醉酒》,虽说常常与《失街亭》和《斩马谡》联唱(人称《失空斩》),但基本上大家都只喜欢这一出。
最早听说马连良,是因为我妈不晓得从哪里看来的八卦,说马老板有烟瘾,有时甚至将行头当了抽大烟,而梅老板要请他出来搭台唱戏,只好由他将行头赎出来。这个段子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点:马老板的戏很好,好得让梅老板不得不出钱帮着赎行头;梅、马二人的交情很好;解放后,其实很多艺人都还没有戒烟。马连良的戏自然是好的,不论是前期评还是后期论,他都名列四大须生。梅、马的交情也自然是好的,马先生在方革初期就被迫害致死,梅夫人将他的夫人接来家中同住数年。至于抽鸦片的事情,不大考证得到,上回看书看到过一条,可惜忘了。
马连良八岁即入科班,那个班就是中国京剧界最显赫的班:富连成。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连字辈的。40年代的时候,受到胁迫赴伪满演出,这一行成为他政治上的污点,后来吃了苦头。解放之初,他尚在香港,还是由周恩来总理请回来的,同期回来的还有张君秋。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对舞台与服装方面的改革,因为他以爱干净而出名,所以要求全体演员做到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将旧式门帘台帐革新为后幕和边幕,以收简洁新颖之效。1936年新新戏院建立时,他亲自设计制成米黄色绸质后幕附侧幕四片,绣棕色汉代武梁祠石刻车马人图案,上挂帘幕,垂黄色丝穗,横悬小红灯五盏。另以同样图案的绸围,将乐队围起。
那个年代,很多人担心被抢了风头,所以在挑配角和收徒弟的时候,都不愿意挑强手,而马老板则要求自己的班子里都是高手。他比较早地提出了签合同的概念,提携了不少新人,包括后来出了名的叶盛兰、张君秋、袁世海。
说起来,我并不常听到马派的戏,他的传人中,现在最活跃的大概要算张学津,他是张君秋的儿子,时不时和梅葆玖搭班演个啥,年轻一点的有冯志孝。今天下午连着看了几本折子戏,大约都是马派,因为除了《失空斩》,还有《审头刺汤》。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听到那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总会有点感慨,好象这才是京剧给我的真正感觉:怀念过去的好时光……
http://www.wawamp3.com/Specialimages/max/11306.jpg
前一篇:永远吃不着火鸡的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