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三节:六气(二)

标签:
转载 |
(2)司天在泉:
(3)气位与排序:其气位的时段,起止均与主气相同。客气最大的特点是排序和周期。
周期:“周天气者,六朞为一备。”(《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明客气六年为一周期。
排序:不是一年四季气候的自然轮替,而是严格按照先三阴再三阳的排序。其方法是将岁支的十二个地支符号排成圆周,以180度相对的符号为一对。按阴阳的比例不同,再划分为三阴三阳六组符号。
巳亥(一阴)、子午(二阴)、丑未(三阴)、寅申(一阳)、卯酉(二阳)、辰戌(三阳)。
每一组算一个气位。三阴三阳互为上下,决定着一年之中上半年与下半年的客气相互感召的关系。三阴三阳之气,按照每年司天的不同,加临于主气六步气位之上,变换着不同加临结果。
三阴三阳的关系,它们永远是一阴对一阳;二阴对二阳;三阴对三阳的关系。在运气理论的原文中凡论到三阴三阳时,一定分上下,“上”,明确了,“下”就定了。
例如:
2012年:壬辰年,辰戌,岁气即该年的客气为太阳寒水也为司天之气,太阴湿土为在泉之气。
2013年:癸巳年,巳亥,岁气即该年的客气为厥阴风木也为司天之气,少阳相火为在泉之气。
其他年度类推。
司天 |
巳亥 厥阴风木 |
子午 少阴君火 |
丑未 太阴湿土 |
在泉 |
在泉 |
寅申 少阳相火 |
卯酉 阳明燥金 |
辰戌 太阳寒水 |
司天 |
(4)左右间气:在司天前后还有司天的左右间气,在泉的前后也有在泉的左右间气。
左右间气,就是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左右的气。六气分作六步来推移,司天之气占一步,司天之气的左边一步是司天左间,司天之气右边一步是司天右间;在泉之气占一步,在泉之气的左边一步是在泉左间,在泉之气的右边一步是在泉右间。司天之气的左间右间和在泉之气的左间右间加在一起,就是四间气。司天在泉加上左右间气,共为六气,是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值年客气逐年推移,因此,司天在泉四间气也每年不同。
司天在泉左右间的推算方法:根据前述地支配三阴三阳的规律进行推算。即凡逢子逢午之年就是少阴君火司天,凡逢丑逢未之年就是太阴湿土司天,凡逢寅逢申之年就是少阳相火司天,凡逢卯逢酉之年就是阳明燥金司天,凡逢辰逢戌之年就是太阳寒水司天,凡逢巳逢亥之年就是厥阴风木司天。在六步中,每年司天之气总是在六步中的第三步上,即固定在主气的三之气上:司天之气确定了,在泉之气以及左右间也就知道了。因为司天之气的对面就是在泉之气,而司天和在泉的左右方,便是司天的左间右间和在泉的左间右间。如此每年有一次转换,六年中就有六个不同的司天在泉之气。
总之,司天之气既定,则在泉之气及左右间气亦随之而定。四间气是随着司天在泉之气的转移而转移的,并包含着阴阳升降之理。即阳升则阴降,阴升则阳降。司天之气在上,不断地右转,自上而右,以降于地;在泉之气在下,不断地左转,自下而左,以升于天。如辰戌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转太阳于上方,则太阴必在下方。巳亥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转厥阴于上方,则少阳必在下方。由太阳司天转移为厥阴司天,则原来在泉右间少阴升到司天左间,而原来司天的右间阳明则下降到在泉左间,这就成为阴升阳降。余可类推。六气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按十二支顺序迭为迁转,所谓“上下有位,左右有纪”《素问·六微旨大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例如:
2012年:壬辰年,辰戌,岁气即该年的客气为太阳寒水也为司天之气,左间气为厥阴风木,右间气为阳明燥金;太阴湿土为在泉之气,左间气为少阳相火,右间气为少阴君火。
2013年:癸巳年,巳亥,岁气即该年的客气为厥阴风木也为司天之气,左间气为少阴君火,右间气为太阳寒水;少阳相火为在泉之气,左间气为阳明燥金,右间气为太阴湿土。
我们将六气的内容囊括在下面的表格中:
地支六气表
地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正五行 |
阳水 |
阴土 |
阳木 |
阴木 |
阳土 |
阴火 |
化五行 |
君火 |
湿土 |
相火 |
燥金 |
寒水 |
风木 |
阴阳 |
少阴 |
太阴 |
少阳 |
阳明 |
太阳 |
厥阴 |
地支六气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主气一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交司时间 |
大寒节起 |
|
|
|
|
|
主气二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交司时间 |
春分节起 |
|
|
|
|
|
主气三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交司时间 |
小满节起 |
|
|
|
|
|
主气四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交司时间 |
大暑节起 |
|
|
|
|
|
主气五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交司时间 |
秋分节起 |
|
|
|
|
|
主气六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交司时间 |
小雪节起 |
|
|
|
|
|
客气一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客气二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客气三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客气四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客气五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客气六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加临一 |
木+火 |
木+金 |
木+水 |
木+木 |
木+火 |
木+土 |
加临二 |
火+土 |
火+火 |
火+金 |
火+水 |
火+木 |
火+火 |
加临三 |
火+火 |
火+土 |
火+火 |
火+金 |
火+水 |
火+木 |
加临四 |
土+木 |
土+火 |
土+土 |
土+火 |
土+金 |
土+水 |
加临五 |
金+水 |
金+木 |
金+火 |
金+土 |
金+火 |
金+金 |
加临六 |
水+金 |
水+水 |
水+木 |
水+火 |
水+土 |
水+火 |
备注 |
|
|
|
|
|
|
地支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正五行 |
阳火 |
阴土 |
阳金 |
阴金 |
阳土 |
阴水 |
化五行 |
君火 |
湿土 |
少阳 |
燥金 |
寒水 |
风木 |
阴阳 |
少阴 |
太阴 |
相火 |
阳明 |
太阳 |
厥阴 |
地支六气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主气一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厥阴风木 |
交司时间 |
大寒节起 |
|
|
|
|
|
主气二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少阴君火 |
交司时间 |
春分节起 |
|
|
|
|
|
主气三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少阳相火 |
交司时间 |
小满节起 |
|
|
|
|
|
主气四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太阴湿土 |
交司时间 |
大暑节起 |
|
|
|
|
|
主气五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阳明燥金 |
交司时间 |
秋分节起 |
|
|
|
|
|
主气六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太阳寒水 |
交司时间 |
小雪节起 |
|
|
|
|
|
客气一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客气二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客气三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客气四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客气五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客气六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加临一 |
木+火 |
木+金 |
木+水 |
木+木 |
木+火 |
木+土 |
加临二 |
火+土 |
火+火 |
火+金 |
火+水 |
火+木 |
火+火 |
加临三 |
火+火 |
火+土 |
火+火 |
火+金 |
火+水 |
火+木 |
加临四 |
土+木 |
土+火 |
土+土 |
土+火 |
土+金 |
土+水 |
加临五 |
金+水 |
金+木 |
金+火 |
金+土 |
金+火 |
金+金 |
加临六 |
水+金 |
水+水 |
水+木 |
水+火 |
水+土 |
水+火 |
备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