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游后感

标签:
转载 |
当然啦,这个遗址不光只发现一只船,据说跨湖桥文化共创造了“十个之最”,除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之外,还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国最早的“草药罐”、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中国最早的水平踞织机、中国最早的甑、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栽培稻、江南地区最早的席状编织物、南中国地区最早的彩陶、南中国地区最早的家猪,不仅使萧山拥有8000年人文历史底蕴,更让浙江的文明史整整提前了1000年。
我不是考古的,这些精深的考古专业发现,听来也只能是能记则记了。我到是脑子转着在想,那些八千年生活在跨湖桥区域的古人是那来的呢?又去了哪里?为什么地球上的海水忽上忽下,如此的巨灾会不会再来?并感慨的是人类生活在这个动荡的、千变万化的地球壳上,真象蚂蚁一样弱小、来去匆匆。
据说我想的第一个“哪来?哪去?”的问题,就是跨湖桥遗址要继续考古探索的问题,你想吧,跨湖桥遗址也不过挖了一千平方米面积的探坑,就发现这许多的“最”,那我们现代人知道的情况会多吗?博物馆把古人塑像都搞得只穿短裤的流浪汉,可我在想,说不定他们那时穿得比我都好,皮毛总会利用吧,还有那“水平踞织机”是干吗的?我一直猜测地球上一拨一拨生存过的人类,文明可能曾经到过现代人都不及的地步,只是地球表面上的巨变将一切都淹没在风雨冲刷之中,而今的人们只能看到几根骨头、几块破石,文明的信息也只能凭科技探到一万多年,大该都随地壳板块的沉降融化在地层深处了吧。而留下一点让现代人吃惊的东西、或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的现象,便都排除在实证科学之外(因为也根本无法证明),也便当作外星人杰作说说了。
看看这个资料:据地质水文资料载,全新世初期开始,东海大陆架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在距今1.2万年前后,海岸线处于现在的海拔–110米的位置上,到1.1万年前后上生到–60米,到了8000年前,海面更上升到–5米。这次海侵在7000年—6000年达到高峰。这个资料可说明跨湖桥人类活动的消失。但“东海大陆架”那么大的一块陆地就没有人类文明存在了吗?在海侵之前的漫漫时间长河中是不是有过前一届人类与高度文明呢?据说东海底已经发现海底有巨石建筑遗迹,那跨湖桥人(还有河姆渡人)是不是就是从东海大陆架,向高处先后迁来的不同文化的拓荒者或逃难者呢,然后该地水淹后又习惯性地向西迁入中国内地。
看来地球上的水,大概是因为太阳带着地球随着银河系在宇宙游荡时,产生的气候冷热,使地球水或冰或水地变化,海平面也就忽高忽低地上下,人类呢自然也是因为水多或水少,一会从有旱情的山上向河谷、平原进发,一会又向高处转移了。于是人类的文明也总是在大自然的疯狂中,上演着生死之戏。
参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就让我产生了这些胡思乱想。人类的历史真让人好奇啊。
对了,有关资料和拍的、收集的照片下面给大家一阅:
http://s11/middle/4c4593b2gaf6cb819445a&690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
http://s2/middle/4c4593b2gaf6cced49ca1&690
水下五米的遗址厅:
http://s8/middle/4c4593b2gaf6cbc9134d7&690
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
http://s4/middle/4c4593b2gaf6cbe0081f3&690
三位“考古专家”正在遗址发掘现场“忙碌”,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三个硅胶制成的仿真人:
http://s5/middle/4c4593b2gaf6cbeb65524&690
下面是馆内的部分展示:
http://s4/middle/4c4593b2gaf6cc12816f3&690
独木梯与高架房:
http://s11/middle/4c4593b2gaf6cc1cfd74a&690
陶器:
http://s1/middle/4c4593b2gaf6cc288c560&690
骨具:
http://s4/middle/4c4593b2gaf6cc37ce9c3&690
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左右:
http://s6/middle/4c4593b2gaf6ccc2f3b75&690
馆边上的湘湖景色:
http://s11/middle/4c4593b2gaf6cc78ff50a&690
————————————————————————————————————————————————
跨湖桥遗址大事记(2010年09月28日 来源:浙江日报)
1990年10月—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领队芮国耀。
1991年,跨湖桥遗址考古队将遗址中采集的四个木质标本送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作碳十四年代测定,测定数据表明遗址最早年代距今8000多年。
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专题调查,在萧山博物馆的配合下,重新发现跨湖桥遗址的残余部分,并确认遗址具有进一步发掘价值。
2001年5月—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领队蒋乐平。
2002年4月,跨湖桥遗址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2年10月—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领队蒋乐平。独木舟遗存发现。
2002年暑夏,杭州铁路公务段职工倪杭强提供距离跨湖桥遗址大约2公里的下孙遗址的线索。2003年12月—2004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对下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领队蒋乐平。
2004年12月,浙江省文物局、萧山区人民政府举办“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暨《跨湖桥》报告首发式”。“跨湖桥文化”正式命名。
2005年3月,跨湖桥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4月,跨湖桥遗址临时陈列馆开馆,至2007年5月闭馆,共接待游客34000余人次。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跨湖桥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9月28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馆。
2009年10月,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榫木构件入选“中华文明之最”。
回首八千年,跨湖桥文化仿佛一场遥远的梦;穿越历史的长廊,人们追梦的脚步依旧执着。
相关文章推荐:江南问祖走近8000岁“跨湖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