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2017-09-28 08:11:46)
分类: 提高中职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参与

为了切实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教师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1 通过创设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通过各种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将相关问题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众所周知,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驱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之后的学习便容易得多。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小故事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可以借助各种电教手段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各种表演等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这些方式,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
  2 通过启发式引导来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
  在数字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中,难免会出现类似情况,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由于难以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常会在问题解决中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很难将所学习的新旧知识进行链接,导致知识上的脱节,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面对明明是能解决的题而束手无策的情况。对此,教师就应积极通过启发式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带领学生们温故知新,将新旧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等,然后可以通过分组或者全班性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会大有所获。
  3 通过问题解决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几点:首先是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从而使其在完成任务时能获得成功感,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欲望。其次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解答;若仍不能解答,则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取长补短,集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4 善于在问题解决后通过总结来提高自身能力
  在解决了相关问题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练习来巩固知识。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而这类习题可以是由例题变换而来的,也可以是针对学生容易做错的题而设计的等。总之,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达到能将所学知识自如应用的程度。
  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所设计的问题务必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问题还应具有代表性,有探究的价值等。这样,方能达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