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课堂参与度的点滴理解

(2016-12-28 15:32:13)
分类: 提高中职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参与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究和成长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建构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学生主体参与。作为主体教育理论从书斋走向生活的产物,研究者们围绕主体参与的内涵、分类、策略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并开展了一定的实验研究。

对于“主体参与”的内涵,研究者们众说纷纭,从各自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整体来看,研究者们大多是从微观层面(教师或学生的角度)来对主体参与作出界定。从教师角度来说,主体参与主要是指一种方法或策略。从学生角度来说,主体参与则是指学生的行为表现。其中,王升对主体参与的理解最为全面,除了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对主体参与的内涵作出界定以外,他还从宏观层面说明了主体参与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的特点所反映的含义。

《改变课堂组织形式 提高课堂参与度》中指出所谓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程度。它是判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的主要指标。对于学生参与度的计算存在两种看法:(1)课堂学生参与度=发言学生数/全体学生数100%2)课堂学生参与度=学生活动时间/上课时间100%。从以上的两个算式可以看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概括为: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员的参与的程度和提高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发言或活动的程度。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要做的“三个参与”即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

而对于中职生而言,学生的主动参与指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地、自学地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就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是指导者、旁观者。浑然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的组织是非常必要的。要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