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国人理财观念的变迁
(2009-08-25 09:40:46)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理财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从不懂理财到理财行家里手,短短六十年时间,人们的理财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1、“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是新中国刚成立时期的一句流行语。当时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安稳日子。但由于收入低,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日子,因此节俭是最好的美德。
2、“副食品,粮布票,它比生命还重要”
60年代,我国进入严重商品短缺时代。为保障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各种票证应运而生,老百姓的多少喜怒哀乐都跟一张小小票证相连。理财根本谈不上。
3、“自行车,半导体,不吃不喝也要你”
从70年代开始,老百姓的“革命”热情开始降温,消费欲望逐渐抬头。当时老百姓的理财观念普遍出现,除了维持较低的吃穿用度,填饱肚子外,想尽一切办法在银行存钱,为的是早日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
4、“三轮车,一杆秤,跟着小平闹革命”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正式启动,从此,中国老百姓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人们的理财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勤俭节约让位于能挣会花,最大消费的自行车等三大件让位于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各种家用电器。
5、“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进入90年代,老百姓的理财观念再次发生变化:量入为出与花明天的钱并存,重视个人资产增值与风险意识同在,盲目消费已成明日黄花,花钱买健康买文化教育之风日盛。
6、“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此句类似顶针并绕回,形象描述了“你不打理财富,财富便不搭理你”之意。
7、理财就是钱生钱
此句简单明了,直接指出理财中的主体内容:通过对现有财富的有效配置,实现财富的极大化。
8、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诞生于2005年前后。此句直接强调家庭资产需适度分散,以便分散风险并获取可观收益。
9、理财,从规划人生开始
诞生于2006年前后!是的,规划人生可以使你理财行为得到升华;这并不难,但它是理财的最大秘诀。先规划后理财,规划则是基于人生长期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生责任和目标等通盘信息,而进行的规划,注重长期投资发掘价值,和必要保险的原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