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委会如何有位又有为

(2016-12-26 10:43:02)
分类: 教女感悟

 

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近日,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力主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

但家委会如何执行“为家长代言,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议”的功能,而不发生变异?本期论坛邀请了教育界人士和家委会代表,围绕家委会的构成、职能定位、运作方式等话题,晒观点、明思路、提建议。

要首先明确家委会职责和功能

□李文学(研究生)

“家委会”是增进家校情感的纽带,亦是家庭与学校教育通力合作的桥梁。但在现实语境下,不少学校和家长都没有对这种方式有足够认识,以至其变味甚至中途夭折。

解决“家委会”的尴尬处境,首先就要明确“家委会”的职责和功能,例如在学校选拔老师和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纳入“家委会”参与评估。其次,“家委会”内部成员之间,也要达成共识,选出那些有教育理念和懂教育的人来但当此任。再者,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明确“家委会”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划分,比如规定“家委会”可以参加学校教育计划的制订和意见征询等,让“家委会”和学校之间都有明确的合作模式和现实路径。

毋庸讳言,“家委会”的设立,就是想弥补以往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家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教育责任缺位等问题,从而打通家校教育之间的壁垒。因此学校和家长就应给予足够认识,真正让学校和家委会能各司其职,将教育氛围提升到新的高度。

需有明晰的成员进出机制

□王艳春(研究生)

家委会需要找寻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首先要对家委会的职能和责权范围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划分。

其次,家委会成员的进入和退出应该有一套较明晰的机制。无疑,每个家长都享有平等的入选家委会的权利,家委会的大门应该向全体学生的父母敞开。而不是像一些学校的家委会成了干部、富商和尖子生家长的“小山头”。因此,家委会成员的构成最好通过“集体选举”推出,实在不具备条件的话,至少要保证构成比例上的均衡。不能都被权贵家庭瓜分,不同职业及收入水平的家庭都要考虑到。还有,担任家委会成员应有个时间年限,像有的家长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是家委会成员,就有“垄断”的嫌疑。小学六年应该最长三年就得换届。如果有家长中途退出,还得有相应的“递补措施”,避免家委会断层和运转出现问题。

最后,应该明确家委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比如,一些家长抱着投机心理进入家委会,以便让自家孩子得到更多照顾和机会。显然,个人私利和家委会的公共职能发生冲突,如果职责不明,很可能产生假公济私、舞弊寻租。也就是说,家委会更多的是表达家长的集体声音,而不是几个人的“一言堂”。若家委会的诉求没有民意基础,学校就可以不予采纳。另外,如果家委会长期疏于与学校沟通的话,普通家长应该有权要求召开家委会集会,将自己的看法或发现的问题公之于众。

话又说回来,家委会没必要成为一个等级严明、架构繁复的严密组织。归根到底,它只不过是家长意志的集合体。只不过,无论是家委会与学校的沟通,还是家委会与家长的沟通,都要公开透明才行。

关键时要替家长说话

□阎树平(教师)

家委会如何产生?家委会成员的素质如何让方方面面满意?家委会如何顺利地行使权利?怎么样才能保证家委会不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如何防止家委会的工作性质永不变味?种种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因为家委会毕竟是个“新”事物,虽然在诸多学校,特别是城区中小学校,家委会已经长期存在,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形成规模,也缺乏经验。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诸如需要不需要经费?家委会工作时间如何保证?家委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怎样协调等等,都是非常具体和现实的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家委会的声誉、工作乃至存在。特别是一旦家委会与学校的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发生分歧时,更需要慎重对待。因为家委会的身份首先是家长,是家长就没有不怕老师的,是家长就不能不听学校的。因此当家委会在诸如学校乱收费、教辅书泛滥、校服费过高等方面与学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敢不敢坚持立场,持之己见?再比如,当遇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中小学生参加奥数班等问题时,家长是积极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监督并加以制止,还是与某些违规学校结成统一战线,反过来给学生加压?甚至和学校结伙,共同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凡此种种,都需要做出正确选择。倘若解决不好,家委会就会徒有虚名,就是走形式,甚至于被一些学校管理者错误地当作利用的工具,成为学校违法违纪的挡箭牌。

要民主选举家委会常委

□胡乐乐(讲师)

毋庸讳言,在一些学校家委会就是名副其实的“拼爹会”和“赞助会”——“在学校,我们都是家长,为什么家委会的常委全是单位领导,我们普通人就不能担任吗?”因此,要办好家委会,就必须要首先民主选举家委会常委,让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有公共责任心且敢言会说的家长经由民主选举后,成为家委会常委。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家委会的制度和做法。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与地区,家委会在学校的管理和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家长委员会多为独立性组织,成员具有较高的参与性。家委会的使命,除了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参与权,参与学校管理之外,还在家长教育、健康指导、学校安全、教育资助、推动教育立法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希冀我国的家委会,也能像外国的一样,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妨建立区域性家委会联合组织

□章中林(教师)

家委会独立自主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听取学校报告、审议学校计划、咨询学校工作,提出办学意见和建议,这些应该是家委会应有的权利,但是只是形成在纸上,并没有“落地”。关键就在于设置家委会的时候,学校思想上就没有认识到开放办学,以及家长应该拥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议权,他们作为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有权参与了解和推进学校办学。如何保证家委会的独立性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开放的意识。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家委会什么情况可以向校长质询,哪些事情可以参与决策,什么教育问题可以直接介入等等;学校也必须有宽阔的胸怀善于、乐于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落实的情况进行公示等等。只有程序公正、制度明确、工作透明,才能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使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来。

如果能够建立校际的区域性家委会联合组织,那么就能更好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各校间的利益共享,工作更公正、更透明、更公开,家委会也因有广泛的代表性影响力更大,对于规范管理和民主决策、参与教育活动之类的工作也更深入。

此外,家委会要建立工作平台,使家委会工作能够在家长中被放大。家委会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每个月都应发挥监督作用,进入班级了解重大活动,公开班级账目,明确管理思想,让工作透明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校讯通、校长信箱等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来打造家校通讯工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交流教育的得失,实现家长的自我教育,也可以把家长的建议反映到学校,更重要的是对家委会起着一个督促和监督作用。对于家委会做了什么,谁做的,如何做的,效果如何一目了然,而这一点对于家委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其他任何方式无法取代的作用。

当然,家委会的工作评价也是它能否长期发展下去的根本。为了充分调动家委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政府部门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学年为单位,对家长进行表彰。在评选“优秀家长”、“文明家庭”中,对于家委会中的优秀成员要优先考虑,给予表彰、奖励,并将这些优秀家长发布到家校网上来展示风采,使他们的工作赢得更多的理解、尊重和肯定。

提升两个观念推进家委员会工作

□冉乃彦(副研究员)

一、如何看待家长队伍?

家庭和学校本来是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两方面的合作却长期走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第一阶段:以“关门办学”为标志的阶段。第二阶段:以“开办家长学校”为标志的阶段。现在,有的学校正在走向第三阶段:认识到家长也是办学的主体,以“家庭与学校自觉合作”为标志的阶段(有条件的地区还进入了“家庭、学校与社会自觉合作”的第四阶段)。

家庭与学校合作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研究高潮,这是现代世界主要的潮流——现代化、民主化潮流在家校合作上的必然反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不可代替,尤其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这种自觉的合作研究更显得极其重要。

二、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目前家校合作呈现四种状况:一是教师和家长都同样树立了新观念,他们合作把孩子培养成为新型人才;二是教师树立了新观念,而家长观念没有转变,他们的合作暂时很困难;三是家长树立了新观念,而教师观念没有转变,他们之间的合作暂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四是教师和家长都同样没有树立新观念,他们的合作,实际上是在有意或无意地伤害着甚至摧残着孩子。

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应该不断提升观念,努力实现第一种状况,而坚决避免出现第四种情况——双方合作着,违背了教育方针,按照应试轨道走下去。

学校的指导也至关重要

□李学伟(家长)

首先,对于家委会成员来说,我觉得首要的一点是要有责任感,这是做好家委会工作的基础。

其次,清晰的自我定位很重要。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是教育的主导,作为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学习领会和支持配合,家委会应该做学校教育的促进者,做良好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家校一体,形成合力。这是做好家委会工作的前提。

家委会工作一定要定位于班集体,避免形式主义和为活动而活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委会工作更要关注日常培育,要真真正正让孩子受益。立足孩子的阶段需要、年龄特点、学校教育目标、班级状况以及每个孩子的特点与个性,制定相应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计划,以生动的形式贴近孩子、以丰富的内容全面培育、以系列性的活动深入强化、以家校一体的点点滴滴累积出教育的硕果。

在家委会的工作中,学校的指导也至关重要。在我所在的学校,从不做班级间家委会工作的评比,因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重实效、不攀比,良好地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功利行为。学校也应真正把家委会成员当成事业上的伙伴和朋友,定期召开家委会工作会议,校领导及时沟通交流,班主任随时了解指导,让家委会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有信心。

家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展,要让全体家长融入进来,和谐凝聚。同时要创造踏实向上,争做贡献的氛围。这一点是家委会工作能取得多大成效的关键,决定了家委会的影响力、创造力和工作成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家委会成员应该以身作则,让家长们真的觉得是在给孩子做实事,看到孩子的收获和成长。让大家积极踊跃、主动参与到家委会工作中来,形成热爱集体、争做奉献的良好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分工协作,形成团队。http://www.qq.com/favicon.ico返回腾讯网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