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物”何解?

(2016-10-15 10:24:49)
标签:

格物

国学

实事求是

     http://s13/mw690/001AtYUvzy75DiQ8opK9c&690

       我们知道“格物明道”是一家国学教育机构,那“格物”作何解释呢?
      提到“格物”就必然就要提到“格物致知”这个词语——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即探究事物原理——

【解释】:1.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示例】: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解释 格物致知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全唐文六百三十七卷解释如下:

曰:敢问致知在格物何谓也?

曰: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

【英文翻译】:to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in order to acquire knowledge to study the nature of things

格物致知实事求是

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是知性包含了智慧、心得感悟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