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历史标准设计《曹植与甄洛》服饰之制度法服与兵戎服饰
| 分类: 本朝戏曲吐遭 | 
先特别告知,由于三国时期的舆服资料太少,故本文兼参考东汉制度(文字+尽可能找图片),对于器物名称主要来自孙机观点,有不正确地方欢迎指正
再次说明,本文还是作为设计参考,不等于历史
本文人物和场次基于越剧《曹植与甄洛》
本剧中兵戎服饰集中在两场戏:
1,开场官渡之战(曹植结识甄氏,曹丕、曹操结识甄氏)
2,曹植受命出征前糟曹丕暗算
这里先说几句传统戏曲思维,就是文武官吏的服饰必须区分,但是,依据常识,我们也该知道,如果上前线尤其是第一线,如果不是傻瓜,有能力总会穿点防护装备否则岂不找死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所以,古人着装,更多的是依据场合而不是已婚未婚文官武吏。。。
好,我们先说兵戎服饰
三国时期的甲胄,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曹植曾经亲自摘录过
http://s11/mw690/001AsZFHgy6GySjSVcu2a&690
但可惜是东汉甲胄无论图像还是实物,都相当粗略,何况三国时期与东汉还是有距离的
这里有一个东汉甲胄的线绘,依据杨泓等人的观点,东汉在西汉传统札甲、鱼鳞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保护脖颈、肩膀、两腿部分,但具体完整的上身形象缺乏
http://s1/mw690/001AsZFHgy6GySGthPa20&690
在此情况下,考虑到曹植本人记录的铠甲名称和三国之后的两晋甲胄形式,本人有一个比较折衷的方案就是使用西晋时期的筩袖铠作为本剧的兵戎服饰,同时酌情考虑使用北朝形制较为完备的裲裆铠或者明光铠作为军官服饰
http://s14/mw690/001AsZFHgy6GyTyk8c52d&690
http://s7/mw690/001AsZFHgy6GyTCaU2a16&690
此为筩袖铠
http://s2/mw690/001AsZFHgy6GyUj4i5z31&690
此为裲裆铠(但三国时期尚无下身如此明显的大口袴)
http://s1/mw690/001AsZFHgy6GyUKYukge0&690
(此为北周明光铠俑,比三国时期晚很多,暂为参考)
这里,附带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很喜欢给武将披斗篷,但事实上,在南北朝—唐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在甲衣外有披袄子之外,秦汉时期并没有甲衣外+斗篷这种莫名其妙的造型,所以真心建议不要再反复出现这种荒谬的造型了,西方斗篷事实上与早期希腊希玛纯、罗马托伽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中国文明毕竟不是直接来自于爱琴海,我们的战士不是十字军好不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如果实在忍不住,请让曹氏父子穿一件披袄子,虽然穿越了一点,但毕竟还是中式造型。。。
http://s13/mw690/001AsZFHgy6GyV3B7bK5c&690
兵戎服饰就说道这里,曹氏父子怎么穿,大家自己挑吧
 
然后是制度法服,目前资料并无明确证据表明三国时期曾经重新制定过舆服,何况当时曹魏未立,服制应当依然源自东汉
我国清之前的制服法服,以明代最为细腻,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其中乌纱+补服的常服为明代自创,明之前,宋元分为朝服(元舆服志未记载朝服,可存疑),祭服,公服,宋之前,唐代引入常服(圆领袍)概念并开始制度化(如衣襕、品色等),但制度法服依然是礼服和从省服,从中可以看出制度法服种类和适用场合随着时间越来越细致,而汉代法服,依据《后汉书》记载,并非如此,当时尚无品色或补子概念,品级大小主要由绶(文官还可依据进贤冠上的梁数)予以区别,服装色彩,理论上有五时朝服之说,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但目前壁画中所见文吏皆穿黑衣(汉书中也有“备皂衣二十余年)之说),武吏服饰(依据孙机见解为缇或纁色,汉郑玄也确实说过:“今时伍伯缇衣,古兵服之遣色。”——但并无明确文献支持,望都壁画中武官色彩较为鲜明的为黄色,还有一人色彩不明),所以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文皂武缇不能说一定错但肯定不能说对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国时代,男子首服中最常见的为帻,我们在古装片中常见的裸髻+簪(冠)的造型已经成为历史
汉代官员的冠,依据《后汉书》有多种,壁画中常见的为进贤冠,其下所村为介帻
http://s15/mw690/001AsZFHgy6GyX0akqy8e&690
壁画中带介帻+进贤冠,穿黑衣的文吏
http://s14/mw690/001AsZFHgy6GyX8z3jL5d&690
武官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所谓的“武弁大冠”他事实上是由赤色平上帻+纱弁组成,
望都汉墓中赤帻+纱弁,其服饰颜色不详官吏
http://s3/mw690/001AsZFHgy6GyXlDnd8c2&690
其弁下平上帻,依据同一墓中的形象可予以参考,其所穿黄衣不知是否就是缇衣(但缇解释为丹黄色,应该偏橘红色)
http://s6/mw690/001AsZFHgy6GyXqUHLT45&690
在武弁大冠的基础上,汉代又有鹖冠和貂蝉冠,分别为双插鹖尾和加蝉珰貂尾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
可参考这个
http://s11/mw690/001AsZFHgy6GyXZbHvQfa&690
或使用蝉珰貂尾,不过可惜的是汉代没有明确的形象,目前有明确形象的都要南北朝及之后,当时弁已经变成了一个硬壳子(孙机又称笼冠),底下的平上帻也变成了窄小的平巾帻(孙机又称小冠),所以,汉代貂蝉究竟如何使用尚无明确造型
http://s16/mw690/001AsZFHgy6GyYqTbkz0f&690
汉代区分品级的主要就是绶
但可惜是的目前没有汉绶实物出土,同时依据《后汉书》绶的长度和宽度都相当惊人
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为一圭。首多者系细,少者系粗,皆广尺六寸(依据马王堆实物估算汉1尺=23厘米,六寸之绶宽度约为13.8厘米)使用时是否折叠还不知道,孙机认为汉绶直接系印,依据目前汉印实物的大小,我个人觉得相当不可能
我曾经剪掉过一块很薄的绫料后发现要塞入汉印钮那么小的孔里,连很薄的绫料都要反复折叠才能,如果汉绶是密集提花编织物几乎无法想象,同时,近20厘米宽的绫料要反复折叠后才能达到汉画像砖上的效果(那个塑料袋是冒充鞶囊实验效果的,别笑)
http://s8/mw690/001AsZFHgy6GyZ5hEAT37&690
http://s10/mw690/001AsZFHgy6GyZaNFOhc9&690
http://s6/mw690/001AsZFHgy6GyZaRzUN25&690
但如果仅仅作为道具,倒不必太过纠结,依据画像砖有个大致形象即可,印可放入鞶囊内,然后鞶囊贴在绶外,或者把绶塞入鞶囊里
http://s10/mw690/001AsZFHgy6GyZRjuD789&690
汉代(应当可延续至三国时期),朝服有佩剑的习惯,佩剑方式,孙机先生有很详细的论述,我这里就贴个俑给大家看一下,当时由于使用带钩来约束衣服,所以有时候会更外加一条剑带用来佩剑
http://s1/mw690/001AsZFHgy6Gz09gDII40&690
最后,曹丕在最后一场里称帝,需要考虑衮冕服饰,汉代画像砖里有衮冕的造型,但可惜细节不清
http://s6/mw690/001AsZFHgy6Gz0pXDeJa5&690
汉书记载也相当含糊:
“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
在这种情况下,有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参考阎立本的画像(总比参考高教主的要好吧):
 
(历代帝王图里的曹丕,额,好吧,曹丕晒黑了。。。)
 
现在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下:
1、在开场中曹植遇甄氏、曹丕遇到甄氏以及曹操出场(曹操祭祀袁绍那场可以使用兵戎服饰也可以使用其他,其他是啥下次另说),考虑当时他们都在战场上,可穿铠甲戴胄(至于什么形制的甲胄,我给了三种不是很贴切但凑着还可能酌情考虑的选择——个人推荐筩袖铠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2EN00SIGG.gif)
2、曹丕坑曹植那场,考虑到曹植马上要拜将出征,同样可以穿甲胄
3、曹操当时已经称魏王(是吗,戏里称呼很乱偶有点哆嗦),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比如曹植被曹丕坑的那场,考虑到当时儿子要拜将,曹操应该穿的比较正式,根据汉书应当戴远游冠,但汉代远游冠造型不太清楚,只知道长得有点类似通天冠,但汉代通天冠又只有侧面没有正面(汗ING),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http://s15/mw690/001AsZFHgy6Gz29il664e&690
汉代的通天冠
还有一个办法是汉代公侯戴三梁进贤冠(偶对汉代官职不太清楚,不知道曹操大行不行。。。),不过个人觉得曹丕曹植比较正式的服装应该戴这个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到底几梁,乃们自己看吧
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宗室刘氏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然后穿袍(五时服还是文皂武红(或缇、纁)乃们也自己看吧),佩剑、绶和鞶囊,经过水壶提醒:绶和鞶囊(里面装着印)是挂在革带上——三国时期是不是有后来蹀躞带的祖先带扣不太清楚,保险一点可以使用传统带钩,佩剑根据两汉习惯另有剑带
然后曹操那些手下的臣子,在需要穿朝服的场合也应当如此(不过汉代除了进贤冠和武弁大冠外还有很多冠,不过同样不清楚形制,汗ING)
4、最后曹丕称帝后,可以考虑让他穿衮冕
 
感觉这篇写的非常差劲,喷喷壶原谅我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