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悬疑恐怖:《裂变》041

(2006-05-11 16:24:20)
 
  (5)不翼而飞
  
  李牧之所以抓狂,那是有原因的。
  
  概因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讲话做事习惯于严格的考据,没有凭据的事情,他是从来不会乱说的。
  
  比如说关于王利这个人,向来是先秦文化研究中最多争议的部分。仅仅提到王利这个普通的名字,对疏于先秦文化历史的人来说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提到王利在历史上的另一个尊称,却是尽人皆知,名气大得很。
  
  王利又名王诩或刘蝉,号称“鬼谷子”,或称为“鬼谷先生”。他的存在在中国历史上穿越了几百年的时光,而且他神通广大,化身万千,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有关这些传奇般的术业,却只是术士之流的笔谈,正史则很将将其容纳进去。但即使如此,正史的记载也足以让后人表示出太多的疑问了。
  
  史载:鬼谷先生隐于山中,授业传承优秀者有五人,一个叫苏秦,以辨才雄称天下,身佩六国相印的策士。另一个弟子叫张仪,其在列国中的成就不亚于苏秦,他们二人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史称“合纵连横”。而鬼谷先生另外两个弟子,却也是同样的天下知名,一个就是兵圣孙武子后人的孙膑,另一个则是庞涓,马陵坡前,二士争雄,围魏救赵,天下皆惊。他最后的关门弟子毛遂没什么太大的成就,他只不过是直截了当的贡献了一个成语给后人:毛遂自荐。鬼谷子的这五名弟子,或文或武,或舌辨或机巧,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门徒的成就如此,则鬼谷子的造诣,就更是深不可测。
  
  正因为鬼谷子的术业“深不可测”,所以才构成了研究者的疑问。
  
  在王利这件事情上,李牧是学术界的“否王派”,而研究员何洁则是“挺王派。”那么,在先秦文化的研究派系中,“否王”与“挺王”的区别又何在呢?
  
  “否王”派,是认为王利此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最多不过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传说罢了。而“挺王”派何洁则认为,王利在历史上不仅实有其人,而且对于先秦时代的贡献不可估量。
  
  毕竟是相隔了近四千年之久的岁月,无论是否认鬼谷子的存在,还是认可鬼谷子的存在,都面临着一个无法完成的考据任务。所以这个问题不提出来倒也罢了,只要一旦提出来,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在研究员们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而且是永远也没有结果的争论。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当何洁突然告诉李牧,桓公墓中的密室,正是鬼谷子所设计,而且墓室中还禁制着一个嗜血残忍的“邪物”的时候,李牧如何能够沉得住气?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跳了起来,大声叫道:“胡说,桓公墓是春秋时代的建筑,而鬼谷子出现在正史则已经到了战国了,这其中隔了上百年,你身为一名研究员却提出这种荒谬的观点,未免太不严肃了吧?”
  
  何洁咯咯的怪笑了两声,用冷凄凄的声调说道:“李主任,你何必气成这个样子?你生气,是因为你知道我是正确的,对不对?”
  
  “哼,”李牧气得七窍生烟:“证据,何研究员,你的证据在哪里?是密室中所发现的那些竹简上的记载吗?当然,那些记载非常重要,但是请你不要忘了,孤立的证据不足以说明问题,你要想说服我,还需要同样严格的佐证。”
  
  何洁上前走了一步,此时她乱发披散,形如枯槁,一张脸惨白如纸,两只深深陷在眼窝中的眼睛中闪动着怪异的荧点,那光景说不尽的诡异。看着她走上前来,李牧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一步,只听何洁的声音阴森森冷幽幽:“李主任,你向门外看。”
  
  “看什么……”李牧转头望了一下门,紧贴在玻璃门上的异物见状急切的蠕动了几下,吓得他急忙再把脸扭过来:“你别把话题岔开,快告诉我你的证据在哪里?”
  
  “难道门外的尸魔还算不了证据吗?”何洁幽幽的问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