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骗了:你会为你的手机电池买一幢价值两亿元的别墅吗?
文/雾满拦江
你每个月挣多少钱?
你认为你这一生挣多少钱才能够体现你的尊严与价值?
不要吵,不要吵,好吧,我们不妨给你一个平均数字,按你现在每月收入一万元计算,当然这个数字不是事实,你可能高出这个数目许多,但更大的可能是你远远的低于这个数目。
好了,我们现在不理会那么多,也许你现在还没有挣到这个数目,但相信不久以后你就会超过这个数目的。也许你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目,但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相信你的收入是低于这个数字的。总而言之,按你每月平均收入1万元来计算,应该是能够符合你的发展预期的。
而且我们相信你能够一直保持现在这种发展势头,不断的努力,而且不断的成功,这种状态你能够保持多少年?按你从二十岁开始,此后连续三十年不断突破自我,这就是说,你这一生将会赚到三百六十万的惊人数目!
惊人?
没错,拿你这一生与国内五百富人榜上的荣智健先生比一比,荣智健先生目前拥有个人资产85.2亿元,仅在2003年,荣智健先生的个人财富就同比增长了39%。
也就是说,荣智健先生在2003年赚到了14亿人民币。扣除荣智健先生这一年来的法定休息日,那么他平均每天赚到56万元。
也就是说,荣智健先生只需要做上一周,就赚到超过了你一生所能挣到的数目。而正象你所知道的那样,事实上在这一周里,荣智健他很可能什么也没做,只不过漫步在高球场上悠然挥杆,或者是驾驶着游艇在海边发呆而已。
当然,象荣智健这样的富豪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是极少数,极少极少数,正是这个极少极少数,才让我们的心里稍微感觉到了几分平衡。至少,在你视线之内穿棱往来匆忙奔走的那些人,他们和你一样都是这个社会上最稳固的基石,是收入不高的大众阶层。
这个世界保持这个样子已经几千年了,目前我们仍然看不到这种状态改变的可能性。
总是极少数人安坐于财富金字塔尖端的宝座上,用充满了怜悯与同情的目光俯视着芸芸众生。
偶尔我们也会听到从云端里传来的他们的声音,那声音一如既往的充满了激情与勉励,富人们总是勉励我们要勤奋工作,勉励我们要自强不息,勉励我们要厚德载物。我们聆听着他们的教诲,并在这种勉励与教诲的指导下更加发奋图强。
尽管每一个人——或者我们保守一些说——大多数人都发奋图强,但最终能够如愿以偿爬上财富金字塔顶座宝座的,仍然只是极少数人。那些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功败垂成的大众,也只能无奈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又或者,强迫自己承认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我们也只能这样替自己辩解,否则,我们就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你们受骗了。
是的,你们确实是受骗了。
那些劝你们拼命工作的人,恰恰是这个社会上的受益者,他们总是这样义正辞严的告诫你:不要问蛋糕会分给你多大,要问你为做这个蛋糕出了多少力气!发出这种谆谆告诫的人,恰恰是那些有权利分配蛋糕的人。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为富人们制作节日的大蛋糕而已。你所获得的收入与报酬,不过是富人们为了保持你的干劲而不得不替你填充的能量,就象我们把手机电池用来充电,只是为了让它更好的工作一样。相信我吧,无论你挣多少钱,都不会产生替你的手机电池买一套价值两亿元的别墅的这种荒谬念头。
同样的道理,无论你是如何的勤奋,如何的努力,财富分配者都不会分配你一套两亿元的别墅。这种想法,同你不会为你的手机电池购买别墅一样的正常。
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秘密就是:制作蛋糕与分配蛋糕是截然无关的两件事情。
你发奋,你努力,你刻苦工作,你加班加点,你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参与制作蛋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与蛋糕的分配无关,你所获得的薪酬只不是一具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从一开始,你就被隔离在了蛋糕分配的外围。
与你想象的不一样,蛋糕的分配,几千年以来都是按以下原则来进行的:
第一:谁负责分配蛋糕,谁就获得最大的一块。
第二:参与这个蛋糕分配过程的,也会获得超过他的付出的一块大蛋糕。
第三:为这个分配过程提供建议方案的,也可以得到一块。
第四:被认为——请注意,是被分配者认为——制作蛋糕中表现最优秀的,会获得薪酬,但没有资格参与蛋糕分配。
第五:其余的蛋糕制作者,无资格参与分配。
蛋糕的分配是一种技术的黑箱操作,在这个分配过程中你会获得大量的虚假信息与无价值的信息,掩盖了分配过程中的实质。所有这些虚假信息与无价值的信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确信这种分配方式是最科学、最先进、最合理且最优化的。
很多人悟出了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毅然的拉起杆子占山为王,兴办实业或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由自己来主持分配蛋糕事务,虽然他手里的蛋糕份量并不大,但分给他自己的总会让他感到满意。
还有一些更聪明的人,他们不喜欢冒太大的风险,而是融入大蛋糕的分配机制之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这一难题,使自己成为蛋糕分配者中的一员。
与你想当然的恰好相反,后者这些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表现在对蛋糕分配者的屈意奉承上,而是他们的一种思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蛋糕分配者正是根据这一思想的认同来选择自己的伙伴的。
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正是这种获得蛋糕分配权的思想的表现与形式。
(说明,这是《不劳而获》一书的序言部分,但这本书最终也没有写,因为一些理论过于偏激,缺少其最基本的道义支持,这本书虽然丢在了一边,但最近在写《职战如荼》的时候,却无意中把这个废稿翻出来了,其实后面还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博智性小故事,可是因为没写完,就贴个它吧,哈哈哈,这里边的部分思想会在《职战如荼》中体现出来,但这一次却是有道义支持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