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印洲塘景区吉澳岛、鸭洲岛游记

标签: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印洲塘吉澳岛鸭洲岛 |
分类: 体验香港郊野山径 |
香港吉澳岛、鸭洲岛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大鹏湾以西,是香港最北的海岛,它的地理位置更接近于深圳盐田区,吉澳岛的对面就是盐田港,是最近距离、最完整环视盐田、盐田港的位置,因为吉澳岛更接近深圳,所以在岛上大部分地区,中国移动4G的信号都可以覆盖,在吉澳岛周围有很多养殖鱼排,小船上标有“深盐”字样。
图 环视盐田港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由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区域组成,一是西贡火山岩园区(麦理浩径第1、2段,另有游记博文)和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
吉澳岛、鸭洲岛和香港东坪洲岛(另有游记博文)被列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印洲塘景区(印洲塘特别地区)。新界东北部3000公顷范围内是香港最完整的沉积岩地层,包括4亿年前泥盆纪、白垩纪形成的砂岩和砾岩、5500万年前古近纪的粉砂岩,此外这一地区还含有大量因不同时期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貌奇观。
鸭洲的鸭眼(天然海蚀拱)酷似美国大拱门国家公园拱门大峡谷。鴨洲島外形扁平,北端較瘦長低矮,有一海蝕拱;南端則較高闊;兩端中間下陷,其中的断裂带被称为“鸭颈”,远看眼洞、頭、頸及身体部位,犹如一只半浮於海面的鴨子。除著名的鴨眼洞外,島上還有其他風化而成海蚀平台和海滨的各种奇石。
图 鸭洲地质奇观










沿新界东北部海岸乘船漫游,可饱览一片人迹罕至、静谧安宁的海岸地区,山清水秀、风光如画、山峦叠嶂、怪石嶙峋的自然景观。船经船湾淡水湖大坝、赤门海峡途中可以看到一处红白相间犹如瀑布的岩层,因水平方向的沉积岩受到挤压推移及褶曲,变成垂直形态,是典型的沉积岩地质现象;在黄竹嘴海滩上有一个状如海中冒出的拳头,被称为“鬼手岩”,应当算是海蚀岩,岩石长期在风化和海水侵蚀而形成的,说是必须在退潮时才能见到,我在拍的照片上搜寻到海滨的几块堆石,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鬼手岩”。
图 海上漂流






地质学者认为,鸭洲在沉积盆地形成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季节性的洪流把砾石等沉积物搬运到鸭洲和吉澳的西北端,同时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沉积物中的铁质被氧化,最后使岩石呈现褐红色,形成了香港罕见的褐红色角砾岩。
吉澳岛面积2.36平方公里,最高处是海拔122米的鸡公岭(我没有走到),吉澳岛形状弯曲,如反写的“之”字,故英文名称是“弯曲的岛,Crooked island”,风大浪高时,大鹏湾的渔船均停泊在吉澳湾的避风塘,村民取其吉祥之意,称之为吉澳。
图 吉澳风光




吉澳岛有三条自然步道:
一是在三圣宫旁的石阶梯路登上海拔78米高的赤角头高地顶观景台,山顶有一观景亭,最近距离拍摄深圳盐田港区(最佳位置),遥望鸭洲,还可以观赏整个吉澳岛、鸡公岭、印洲塘及鸭洲;
图 高地顶
二是在吉澳码头往南按指示的吉澳自然步道,大约2公里到达白沙头湾和门仔湾之间的颈部,山顶有双亭观景台,也是摄影的最佳位置,往返4公里。
漫山遍野野生的柚柑果,咬一口再喝水,水就变甜味。
图 双亭观景




吉澳自然步道途中有“吉澳地质教育中心”展室,介绍吉澳民俗和地质现象,展室很小无人值守,但说明香港在自然生态旅游设施完善。
说是香港旅游设施完善,不得不提到岛上的两处公厕,卫生、设施完备,如此偏僻之处都有这样高标准建筑公厕,实在值得称赞,不仅值得中国大陆学习,我看即使是欧美、新澳发达国家,与其距离都相差甚远。
图 吉澳地质教育中心

三是吉澳码头的游览图标有的往东经鸡公岭、吉澳角和涌湾顶的山路,游览图上的“鸡公头”山嘴图片很诱人,可惜我没有走到,而我往渔民新村村头误入一片坟地,这里墓碑上绝大多数祖籍是“宝安”。
吉澳岛曾经有居民四千余人,而现在只剩下十余户人家(却还有好几个不同姓氏的祖祠),大批移民海外谋生或随子女求学移居市区,留在岛上的居民经营杂货铺,专为游客提供饮料食品(有船专门运送食品、日用品上岛),但游客很少光临,生意清淡。我见到的是每天有一个骑着单车在岛上巡逻,为游客指引还照看“蓬瀛仙馆-吉澳地质教育中心”。
到吉澳、鸭洲岛旅游只有在周末和香港节假日才有船到达,马料水码头(东铁“大学”站再步行往东)南侧一个专用的码头,上午8:30启航,10:15到达吉澳岛,紧接着驶往鸭洲岛,12:00返回吉澳码头,下午3:30从吉澳返回马料水,往返船票90港元。
图 游览图和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