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深圳青山之33:征服七娘山867米

标签:
深圳登山大鹏半岛七娘山国家地质公园 |
分类: 亲历深圳青山 |
2012年9月26日我们从南澳新大地质博物馆路处登七娘山,到达海拔867米的顶峰
七娘山位于龙岗区大鹏半岛南端,三面环海,是深圳市内山脉中仅次于梧桐山的第二高峰。它有七个山峰,主峰海拔高度867米.
七娘山是华南沿海地区“燕山运动”留下的一个典型的火山岩喷发地,“燕山运动”是全球地壳演化过程中一次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七娘山是古火山喷发盆地,有侏罗纪化石群,第四纪以来海蚀、海积
我们一群老年队友,早就仰慕七娘山,一直在寻找机会亲历攀登,可惜它一直没有开放,这一两年各类报纸不时刊登它将和国家地质博物馆一起“即将开放”的消息,更让我们垂涎三尺。可惜这些新闻总是在吊人胃口,没有实际的兑现。
我们2011年几次现场调查考察,为登山准备。七娘山周围的村庄、绿道、海岸都被我们走遍了,就是等不到七娘山开放的消息。
南澳派出所所长曾对我们说,七娘山登山危险很大,不适合你们老年人活动,一根棍子就把我们都打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进入加速老化阶段,2008年议论这个话题开始,到今天已经近一半队友因体能的原因自动退出圈子,再这样拖下去,登七娘山就会成为泡影。
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冲破各种阻力,了却心愿。
2012年秋天,经我精心策划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是就到了出发的前一天,好几个队友退却了,他们对登深圳第二高峰充满了恐惧。
只剩下了四个铁杆队友。
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现在七娘山登山道一路石阶路,路旁不间断的路标指示,七娘登山道已经纳入深圳市政府绿道统一管理体制,一路除了有供游客休息的平台,还有定点的避难所、观景平台。
从七娘山郊野公园入口处直到鹰角最高峰,一共建有5个观景平台,在悬崖峭壁上建的鹰角观景平台,是深圳市所有的景点中最壮观的、也是最险恶的制高点。只要是在大鹏半岛四周仰望七娘山,都可以看到山顶一个像鹰角的突出石柱,它就是鹰角峰,十分恐怖,山下准备的登山者,凭想象就会毛孔悚然,不寒而栗。
其实,鹰角峰不是七娘山的最高峰,最高峰是和它临近的一个较平坦山峰,两个山峰相距3-500米,最高峰处(现在沿途绿道标志“一号山顶平台”)有几块巨大火山岩堆积起来的并刻有“七娘山”三个字,但这几个字字迹已经已经十分模糊了。
鹰角峰的悬崖绝对是最佳的摄影取景点,从各个角度上看这一90度垂直的火山岩,都会显示出它的形状特异,给人很多想象空间。但要取好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摄影爱好者必须要有足够的体力,能抗着你的摄影器材到达山顶,第二,必须是靠上午的阳光将岩壁照出层次,而且还必须是阳光日。
所以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鹰角摄影的作品展示。
但是即使是上述两个条件都具备,要完整地拍好鹰角的悬崖也还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正对悬崖位置找不到一个再高点,这样,拍出来的悬崖也只有上半截,最惊险的下半截取不到了景。
在鹰角平台上,可以观赏大鹏半岛三面大海,清晰地看到南面的西涌、东涌海滩和东涌对面的三门岛,北面的珍珠养殖场围堤像编织的大网布置在海中央,它把海面切成一块一块的。在鹰角平台还依稀可见杨梅坑以及周围的七星湾、浪骑等几个游艇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的泊位码头整齐地将海面割成一道一道的,它和珍珠养殖场相互呼应,构成一个立体的图腾。
我以为它应当也可以作为摄影家的创作题材,和云南哈里、广西龙胜梯田一样,都可以成为图片一绝。
鹰角平台东面被远山挡住,见不到鹿嘴山庄和海柴角。
鹰角悬崖边有一条铁链围栏保护的小路伸向平台。围栏小路、观景平台和火山悬崖构成深圳一景,十分像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到这里的游客绝对不会后悔的。
尽管我们艰辛攀登了近900米高,但在这里,我们觉得真不虚此行了。我们在山顶和鹰角取景摄影整整耗时一个多小时,流连忘返。可惜当天多云,四向灰蒙蒙的,没照几张好照片。
七娘山有三个登山口,杨梅坑鹿嘴山庄、东涌路口和地质博物馆路尽头的地质博物馆附近等三处都可以登山,因为地质博物馆附近有一个七娘山矿泉水厂,故通常把这个位置的登山口称七娘山矿泉水厂登山口,从新大村的七娘山矿泉水厂登山口登上七娘山顶,一路建有四个观景台。从七娘山最高峰向下望,才真切地看到刚才我们路经的四个观景台,我们一路只顾艰辛登爬,“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到它的真面目,到了山顶一览众山小,才发现到原来四个观景台是在一条直线上沿着山脊而建的。最高处的第四号观景平台又称“空中眺板”是一个规模颇大的钢结构架空体,它依山并向外突出伸展向空中,是观景平台也是最佳摄影平台,但它与鹰角平台不同,它只能看到大鹏半岛的南面:东涌西涌,西涌与西涌之间的芽山,芽山上的气象观测站,看到蜿蜒的南西路,枫木浪水库、X型的地质博物馆建筑体以及周边的设施。我们在琢磨,这么大的钢结构体是如何在山顶建成的,这些材料怎么运上山顶的。
显然,这个钢结构观景平台是最近才建成的,平台上铺的地板很新,而且前几年从山下上望,没有发现山顶有这个突点,这一次登山前才发现有些异样,开始还以为是一块巨石,只到了第三号观景台才看到真面孔。
平心而论,七娘山矿泉水厂登山口登上七娘山顶并不算难度太大的,而且没有危险,因为它一路是完整的石阶路,又没有上下翻山过程,垂直的距离就是登山的高度。只是坡度比较陡峭,从资料上看它的坡度大于45度,与我以前在莲塘长岭或仙湖植物园“天上人间”处登梧桐山的坡度要小多了。这里提醒今后登七娘山旅游注意的是,登山路经常有岔道,但它的路向是一致的,不管你沿哪条分岔道行走,结果是一样的。
一路有台阶级数标记,可能是前登山友留下的,从山底算起,到七娘山顶总共3066级台阶,但从第二观景台后程比较陡峭了,每级登山的台阶比较高了,显得吃力,登山者要经常换换主力腿,才不至于过分损伤膝盖。
从山顶到鹰角平台也还要有几百级台阶,但山顶十分平坦。
我们上山全程耗时3小时50分钟,中途休息4次。估计耗时1小时。看网上网友留下的攻略文章,他们上山全程才耗时2小时,真是惭愧。
在山顶第3066级台阶处出现三岔路,向左的是继续翻山在东涌或杨梅坑登山口下山的,我们没有这样的体能,甘拜下风,或许今后也有这样的可能,那就看我的天命了。
今天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实在不好意思在这里检讨。
从新大村的七娘山矿泉水厂登山口位于博物馆的地质模型区,在“七娘山郊野公园”路牌处,没有大门,只有一个保安亭,一个小年轻仔保安挡住我们,死活不让进,就是一句话:“七娘山没有开放,谁都不能上山。”没有原因解释。我们在地质博物馆工地的工程设计施工室询问了管理技术人员,给我们答案是只有一个入口,没有其他可以翻越的途径。
但我们从多个信息渠道了解到,一年多来,经常有团队穿越七娘山,我手中的路引资料就是从他们登山日记和攻略报告整理出来的。不让登山的理由不充分。
现在却无奈了。
我们以为,尽管七娘山方圆几十公里,总可以找到旁路,结果不尽人意,一条沟渠挡住了所有可以通向山脚的路。
我们甚至决定放弃计划,但确实不甘心,因为我们为此等了四年了,而现在距离公布开放还遥遥无期,我们没有时间等待。
只有冒险了。
我们决定趟过沟渠,披荆斩刺,开山劈路了。这是我们多年登山惯用的伎俩。显然,到登山路的直线距离并不长,而且方向清楚,我们选择了保安看不到的位置,目标前方的桔林,趟过小河沟渠后,穿过没过身影的丛草灌木藤索,大约100米后来到一条通向山顶方向的山路,登山旅程方算真正开始。
我们真不明白,七娘山管理部门在想什么,原定2011年深圳大运会前必须完工的地质博物馆和七娘山登山工程,拖延一年多后还按兵不动,而且去年我们看到的施工工程全面地停止了。
按此思路,深圳任何郊野都可以借故某种理由封闭的。
登山沿路配套的设备有的没有完成,有的已经严重损坏了,几乎所有的太阳能、风能照明灯都不同程度地损坏,风动叶子散落路上,有的甚至连电机都掉落,蓄电池也脱离了安装位置,蓄电池一旦不及时充电,几天后就“钝化”损坏,没有修复可能,所有的风雨亭、避难所都处在半完工状态。
恰恰是登山绿道主体完整无缺,可以供市民使用的,现在无期限地封闭是为什么。
登上七娘山,还了我多年的心愿,至此为止,深圳最高的几座山:梧桐山945米、七娘山867米、梅沙尖753米、排牙山707米、田头山683米、园山619米、羊台山587米以及其他叫得上名的山我全部登过了。可真谓:
七娘火山八百米,
可怜七旬望八人。
10:45
10:49
10:59
11:08到达一号观景平台(海拔169米),距四号观景平台(空中眺板)1972m
11:20
11:41
11:57
12:00
12:04
12:12
12:38
12:40
12:57
13:00
13:29
13:37
13:54
14:04
14:15
14:35
14:46
14:49
14:56
15:52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