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深圳绿道之十二: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博物馆

标签:
深圳绿道徒步国家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 |
分类: 博物馆观感 |
漫步深圳绿道之十二: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博物馆
2011年9月27日我们近距离体察七娘山和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博物馆。
整个大鹏半岛、南澳都是国家地质博物馆的一部分,我们在网上资料上看到的所提到的“南澳地质博物馆”、“深圳地质博物馆”、“七娘山地质博物馆”、都是一个东西。而所谓的“国家地质公园”也就是七娘山下的这一片地,因为整个大鹏半岛都是火山遗址。
国内地质专家介绍说,七娘山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岩喷发地,距今约9700万年至1.54亿年之间,由一次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燕山运动”形成,“燕山运动”是全球地壳演化过程中一次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七娘山是古火山喷发盆地,有侏罗纪化石群,第四纪以来海蚀、海积地貌及现象,由于七娘山没有直接受到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影响,使得许多古老的物种得以保存下来。
七娘山地区还具有华南沿海独特的滨海地貌景观,在七娘山西北部,有20多块海蚀石群,因为石块受海浪长期冲蚀,被天工造化成“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凹槽”,非常有旅游观赏和地学考察价值。
这些我们都没有见到,它太吸引人了。
2005年9月1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同时被列入的名单中有泰山、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至此,列入国家地质公园的遗址有85个,中国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的遗址有18个,大家熟悉的湖南张家界,广东丹霞山都属于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广东省的广东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广东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也都是国家级的地质公园。
我们十分好奇地向大鹏国家地质博物馆进发,因为已经有前几次的探路,这次十分有把握。
在新大路口“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的大石碑前进入,路标指示的地名是“碧州”。“新大”是这里的村名,上世纪5、6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
这是广东2号绿道的一段,绿道和公路都修整一新,两旁和公路中央的绿化带精心维护,中间还穿插几处供游客休息的石桌石凳,驿站、绿道指示牌设施完整,向前迈进,越来越接近七娘山了,上次是从南线观察的七娘山,现在经180度旋转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除此之外,就是没有游客,3-4公路长的“地质公园路”就只有我们几个人,骑着电单车巡逻的保安好奇地盘查了我们一下,可见这里游人之稀落,他们确实也闲得无聊了。
果然是有“博物馆”实体建筑。从路口步行半个多小时看到正在新建中的“博物馆”建筑工地,从张榜的工程概况上看,原定投资6000多万的博物馆大楼完工日期是2011年6月30日,现在明显地拖延了,估计建筑物和周边环境很快就会完工的,但馆内介绍和实物展出没有影子,这一悬念留我们以后再实现。
大鹏国家地质博物馆设在七娘山脚下。沿着地质公园路走到尽头就到了,博物馆门口竖着几块巨大的褐红色火山岩,人工制作了“断裂”形状的积层山体,这就是要展示的地质地貌。
正在装修的公园没有人出面阻止我们进入,在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情况。园内的花坛女墙全部使用火山岩堆积而成,火山岩呈褐红色,表面是不规则气泡造型,大楼周围的主题景区真真假假,既有真的火山岩也有假的象征性的火山、火山口和岩浆,博物馆园区不大,但设计十分精细,主馆在背景七娘山的衬托下,显得庄重严肃,是方圆5公里内唯一的建筑,这就是场馆的全部。
傍晚阴霾和山顶云雾散去后,七娘山的整体裸现了,我们在南线见到十分险恶的像鹰头一样的山峰现在又出现在我的面前,山下隐隐约约看到了登山的痕迹,但公园门口的公告已经严肃地警告企图登山者,我们在没有把握之前决不冒险,况且今天根本就没有准备登山的。
大鹏半岛的古火山遗迹和海岸地貌的“水火共存”特征,国内罕见,金色的海滩和沿海山岩构成了整个半岛的海岸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做过选美中国特辑,大鹏半岛位列中国最美海岸第八位。我们已经遍历了西线的柚柑湾,南线的东涌、西涌,北线的杨梅坑、鹿咀,为了进一步亲历这一景观,在进入地质公园前我们沿绿道徒步游览了七星湾、桔钓沙和浪骑三个游艇摩托艇俱乐部,这里在今年8月份的大运会赛事时热闹了几天后就寂静下来了,深圳还没有进入居民拥有游艇时代,这里空荡荡的,几个保安在阻止我们四处观看,七星湾是个体企业经营的,浪骑是万科经营的,估计他们要经历艰苦发展历程。桔沙湾是年深圳大运会海上运动基地,2011年大运会的帆船、游艇和摩托艇比赛在这里进行。桔沙湾高大建筑物和广场前的海面栏起一道道停泊游船的泊位,现在除了岸上的几艘摩托艇外,海面的船只寥寥无几,好像桔钓沙是政府行为,那就把帐算在纳税人头上了。
东山珍珠养殖场、中科院水产养殖研究所都在新东路的绿道旁。
七星湾口有一座规模很小的天后宫,在深圳的地图都要标明,深圳以天后命名的庙宇很多,特别是海边,天后是保佑渔民出海安全的神灵。但地图经常有错,例如地图上标注的西涌的天后庙,就是错的,它的实际位置在东涌,而不是西涌,而且它这一错,所有网上地图、GPS地图都跟着错了。
桔钓沙海滩的细白质的沙面是深圳所有海滩中独有的,沙滩宽阔并平坦地向南海延伸,海水清澈一眼就能望到水中游弋的小鱼,由于它是处于鹏城和南澳半岛之中的海湾,因此海水相对平静,是上乘的海滨浴场,但与我们曾经见过的泰国巴堤雅的海滩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我十分惊奇地发现它那里的沙居然像面粉一样又细又白,阳关照射在白色沙滩水面上,近海的海面呈现的不是绿色而是白色,值得学习的还有他们的环保管理,海面一点垃圾都见不到。
可能是刚经历大运会的原因,这段绿道维护十分好,地面铺的是浅蓝色的树脂面,平坦而清洁,路两旁有树荫遮盖,显得荫凉。
我们在观光地质博物馆后,从新大路口沿绿道回南澳,设在南西和新丰丁字路口的驿站,是南澳通往北线和南线的分界口,往南澳方向是枫木浪水库,水库是50年代建的,现在看来它的堤坝应当往前几百米,水库的容量可以扩大十倍。整整步行一个小时,途中没有歇一下,这也是广东2号绿道的一段,与上文我们说到的七星湾-桔钓沙-浪骑绿道相比,这里显得脏乱和差了,尽管路边指示牌完整,但路面长了一层青苔,有的路段被水淹后路面也破坏了,路旁的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池和晒场臭烘烘的,住民的鸡鸭狗乱跑,没有部门在管理,这里不是外宾经过的道路,可以马虎一些。
除了进入地质公园地段外,沿路有M274公交,每15分钟一趟,很是方便,M274在南澳有站点,市区乘E11直达。E11行走高速,从市中心出发1小时20分就可以到达南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