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形与神
(2024-02-16 19:02:54)
标签:
义务教育劳动教育 |
分类: 工作室科研任务 |
【案例背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以及安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国家层面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在安徽省地方层面有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细则(意见征集稿)》。基于此,潜山市教育督导室安排的义务教育阶段9—10月督导主题为“督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案例描述】
我督查的义务教育学校有两所,分别是甲校、乙校,两所学校均为初级中学。在督查过程中我发现,甲校制定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在方案中,甲校根据学校实际,设计的劳动教育主要是蔬菜种植实践,为此,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同时,为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团支部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清除卫生死角活动;在校外,安排一个班级开展挖红薯劳动实践活动。而乙校则无方案、无课程,也无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在甲校,我与校长探讨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甲校虽然将校内荒芜地块开辟成蔬菜基地供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但如何解决“僧多粥少”,满足全体学生常态化的劳动实践需要,则是关系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的急迫问题。校长认为,随着劳动教育的不断深入,经验不断丰富,学校会建立家校社合作机制,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从而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在乙校,我与副校长探讨了学校劳动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的观念原因,我建议先把劳动教育的“架子”搭起来,有方案,有课程,同时先把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动起来。副校长说学校也正在劳动教育的开展问题。
【案例分析】
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而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大相径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观念问题。义务教育中的初中,现在也面临着升学压力,就是每年考多少学生省示范高中,尤其是进示范高中学生数的多少。我在乙校看到,学校宣传橱窗中还保留着开学初制作的学校考取各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姓名的宣传牌。这说明,学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此,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学校都是重视的,劳动教育由于与学生学业成绩关联度低,则故意或无意的受到师生的忽视。当然,如果学校的领导层对教育的真谛有一定的认识,则会从育人角度,而不是仅从升学角度,来思考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在学校整个教育中也会有一席之地。当然,开展了劳动教育,不等于劳动教育就真正发挥了育人的功能,这就是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案例反思】
通过对两所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督查,我感觉到要开展教育,一要解决好“形”的问题,即劳动教育有没有的问题;二要解决劳动教育“神”的问题,即劳动教育实不实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开展劳动教育的强制性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解决学校、家长的观念问题,重点是解决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问题。解决观念问题,当然需要进行宣传、教育,但是科学的评价机制则能立竿见影地解决观念问题。体育锻炼曾经也是初中师生忽视的问题,纳入中考后,立马得到重视;对学生的品格教育问题,在一些学校曾经也属于“一手软”的状况,潜山市教育局对各校品格教育进行考评后,同样受到了重视。因此,要使学校重视劳动教育,潜山市教育局在制定对学校的考核方案时,要考虑各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
2.劳动教育开展的联动性问题。开展劳动教育与开展其它教育不同,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少数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学知识的,劳动教育我家长就可以教;其次,劳动教育有没有实效性,更多地在家庭呈现,而不是在学校呈现。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劳动教育。
3.劳动教育开展的生活化问题。农村学校具有天然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学校要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比如挖红薯,其实是不需要学校集中开展此类活动,在农村,大部分家长都种有红薯,学校可以将挖红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让孩子与父母或爷爷奶奶一起挖红薯,既可以减轻家长的劳动任务,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技能。至于种蔬菜,学校可以聘请农技人员来校讲课并通过基地教给学生一些技能,特别是当地农民不太熟悉的、先进的技能,让学生回家教父母、爷爷奶奶种菜,这样做,家长就会对学校的劳动教育“高看一眼”,因为确实有用。也可以向当地农民租种一些田地,种植较大面积的菜园,既可以进行劳动教育,也可以补贴学校食堂,让学生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蔬菜可能别有风味。
4.劳动教育实效的生命化问题。劳动教育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劳动教育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因此,劳动教育要教给学生一些能够与生命伴随的生活技能,如如何做饭烧菜。学校可以要求家长在周末、节假日教会孩子做几样家常菜,记住“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都有营养餐,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食堂帮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二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自豪感,因为他们为其他同学做了一顿丰富的“大餐”,这种乐趣会铭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