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丝(于斌)

(2014-09-08 20:33:38)
标签:

情感

分类: 中考试卷

阅读提示1、小说悬念的设置;2、小说伏笔、铺垫的埋设;3、小说运用雨丝推动情节的发展。

《雨丝》小说阅读训练

于斌

倚在阳台栏杆上,便能瞅见远处街口那个拄着拐杖、身材瘦小的退休老瓦匠,在那里向过往行人打听一个骑飞车撞他而逃的人。好多天了,无人能劝他回家。渐渐地,我对他的反感竟超过对那个撞他的人。世上固然有缺德的人,可高尚的人也决不会这样记仇结怨的呀。

这是个湿漉漉的黄昏。雨缝中的残阳,让一条深长、斜缓、地上飘着油渍的小街,爆出一片绚丽的光斑。街巷恬静,稀疏地浮过几朵花似的伞。我挽着丈夫,撑着伞,伫立在“人”字型街口。小街尽头,跳动着红绿信号灯。铅色塔顶,在雨丝里闪着鳞光。“走这条街,去看看去年婚礼时栽下的丁香树。”我对踌躇择路的丈夫说,“若遇到那个缠问人的老顽固,兴许还能接受你的劝说呢。雨天,人容易劝。”

“嗯,哦?几点了?”

“哟,表停了,你的表呢?”

“到修表店休养去了。唔,雨中不知道时间,倒真有点诗意朦胧呢。”他似乎沉浸在他的诗意中,向雨中伸出手去,弯着微肿的食指

“你那只手怕凉,雨丝也凉。”我拨回他的手说,“接着‘吐’你那首《雨丝》呀。”轻风拂过,雨丝也仿佛有意要把伞撩开似的,前面晃过一个拄拐杖的身影儿。丈夫瞥了我一眼,粲然笑道:“真贪,让毛毛雨都淋在你头上啦。”他把伞偏向我的头上,遮得很低,像一叶睡莲扣在头上。看不见街上的的景物,只能听到咝咝的雨声里搏动着轻缓的雨韵。哒、哒、哒,踏在光滑的石道上,清脆的脚步伴着雨丝抽伞的声点,和着丈夫柔和的低吟:

“我愿做一片雨丝,织一片朦胧的轻纱,裹住这纤瘦的小街,蒙上你忧郁的脸颊。”

“打问一下,同志,几点了?”吵哑、疲惫、略带四川口音的询问声打断了丈夫的低吟。

“六点一刻吧。”我有点扫兴地回答。

“不。六点三十分。”一个声音回道。

     我奇怪地转过身,陡地从伞下瞟见那褪色的斗篷下露出那根讨厌的、变了形了的柞木拐杖。“又是你?”我亮开伞,鄙夷的望着他。而他却神情古怪地端详着温存的丈夫。“总算找到你了。”他濡湿、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欢悦,呼呼地喘着粗气。

“您认错人了吧?”

“不,是您。”语气平静,肯定。

“瞧,他把我当成那个人啦。”丈夫微笑道。

我气极了,扯着丈夫就走。

“别,他需要劝慰和温暖。”丈夫扳开我的手,上前搀扶老瓦匠,从我手中要过伞撑在他的头上。顿时,我发烧的脸颊仿佛感到,连雨丝也带着他的体温。可是老瓦匠却将丈夫轻轻推开,湿亮、略带悦色的脸竟变得黯淡了。他张开粗糙、褐色的大手,亮出一块光闪闪的瑞士手表,——“啊!”我失声叫了出来。

“这是从你撞倒我的路边上捡到的。”他将表塞进丈夫手里,声音低哑的说。

    他深凹的眼里闪烁着两道平柔得能使人心跳的目光,厚实的嘴唇抽搐、呐呐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他痛楚地摇摇头,慢慢地转身走了瘦小的身躯在身后铺下一条巨大的身影。这身影抹去了夕阳罩在雨街上迷人的光斑,露出了一片淡淡的藕色,显得清澈、洁净雨丝粗了,鞭打在我身上,沁凉沁凉的。雨丝溅破了叠映在脚下水洼中两张俊美的脸,把雍容打得个破碎不堪

我猛地拨开头上那抖战的茶叶伞,向溶进雨丝里的那步履蹒跚的瘦小背影追去……

13. 小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按示例选择其中两组对比进行分析。(6分)

示例:“丈夫”对妻子无微不至万般柔情和对老瓦匠的撞后逃跑以及被认出来后的故作姿态的对比,表现丈夫自私虚伪的特点。

14.结合语境,注意加点词句,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6分)

1)他把伞偏向我的头上,遮得很低,像叶睡莲扣在头上。看不见街上的景物,只能听到咝咝的雨声里搏动着轻缓的雨韵。

2)瘦小的身躯在身后铺下一条巨大的身影。这身影抹去了夕阳罩在雨街上迷人的光斑,露出了一片淡淡的藕色,显得清澈、洁净。

15. 仔细揣摩划曲线的句子“他深凹的眼里闪烁着两道平柔得能使人心跳的目光,厚实的嘴唇抽搐、呐呐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把老瓦匠想说的话写下来。(4分)

1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文章构思精巧,疑团四伏,波澜迭起,在“我们”和老瓦匠开始交谈前已多处埋下伏笔。

B.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成功 ,如开头“雨缝中的残阳,让一条深长、斜缓、地上飘着油渍的小街,爆出一片绚丽的光斑。街巷恬静,稀疏地浮过几朵花似的伞。”衬托出“我”讨厌“这个湿漉漉的黄昏”和对老瓦匠的反感。

C. 这篇小说的语言精练而优美,生动而耐人寻味,它既有诗歌一般的凝练含蓄,又有散文一般的精彩流畅。

D. 这篇小说结尾写“我”猛然拨开头上那抖战的荷叶伞,向溶进雨中的瘦小背影追去,说明“我”终于理解了老瓦匠——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雨丝》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3.6分) ①“我”开始不理解老瓦匠和后来了解真相后的态度的对比,(2分)表现“我”的正直善良的特点。(1分)

②老瓦匠刚见到“我”丈夫时的喜悦和看到丈夫态度后的痛楚对比,(2分)表现了老瓦匠的善良执着的特点。(宽容、不记怨恨)(1分)

14、(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具体地写出了细细的密密的雨声,轻轻的柔柔的雨韵,暗示为了使“我”看不见老瓦匠,丈夫故意把伞偏向我的头上,遮得很低。

2)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我”对老瓦匠认识的转变,赞美老瓦匠的高尚品德。

15、示例:我找你找得好苦啊!我是给你送手表的,我不是向你讨公道赔偿的,你太伤人心了。

16B(衬托“我”黄昏雨中与丈夫散步时那份恬静、温馨的心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