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是写于2010年12月。最搞笑的是昨天我又看到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个抄袭我图书的文本。这个无耻的文化公司,有锤子的文化。这个无耻的作者,换了一个鸟名,又来招摇撞骗。中国,真正是一个法治国家吗?我们的版权官员经常在台上说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但明明知道侵权,明明知道官司都输了,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做呢?中国的法官们,请回答。
这是新京报的记者写的一篇文章,特别转载在这里立此存档,就是这个所谓的“超级作者”翟文明抄袭了我的《穷人缺什么》,被我告上法庭,应验了记者给他定义的超级真是抄记,并且一点还不文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法庭上明明都输了官司,被定性为抄袭了,可这个叫“文明”的不文明人居然一点没有羞耻心,更不用说给我道歉了。虽然法律没有判他赔几个银子,中国的法律基本不需要保护原创,著作权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可有可无的条文,所以文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技术含量。这个翟把我的书上的内容任意切割,然后东拼西凑最成搞出一本抄袭书,比起赔偿我的钱,这个翟还有他的上家所谓的中智博文公司肯定是赚了,但总之是留下了历史的污点。
在法院拿判决书的那天,我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文明人在寒风中清鼻涕长流,感觉他混在京城当一个抄抄也真不容易,抄抄可能拿到版税吗?不就是老板下面的一个毛猴而已,玩玩可以,有几颗花生米吃就不错了,那可能给你多少呢?可惜他河南的爹妈希望给他取一个文明的名字,而最后的生活也未必文明起来。放他一马,也是穷人的后代,只希望他再不要继续当抄抄了。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文明”在前一阵还真“闻名”了,人家报社的记者揭了他的老底,封他为“超级作者”。可怜的人儿,去年的冬天在一中院流清鼻涕,今年的冬天看起来还得继续流。老是犯贱,人不灭你,天都要灭你。不过,法律和法官会保护你的,除了你的名声受点损失外,钱上不会吃亏。当用衣袖擦鼻涕的时候,你肯定会算账的,赔偿不了几个钱的,有得赚。至于抄袭文不文明,鬼才知道。因为知识产权庭的法官都是些文明人,公然对我说:“有人抄袭你的文章,是你的光荣啊,人家帮你把思想发扬光大,你还应该感谢人家才是!”可见文明人的不容易,法官也是文明人啊。认定抄袭也是一个技术活,法官认为必须是字字句句一模一样才能认定,中间多了或者少了一个或者几个字就不是抄袭。比如韩寒说的:子光曰不日,急死我了!我改为:子光着日不曰,急死我了!女法官肯定认为我不是抄袭了,她会认为光着曰和光着日有本质的区别……但我实际上是抄袭了韩寒的话,因为人家在博上上已经曰了好久,也是时过了多日,这个话地球人都知道的,我不承认是抄袭,我都怕自己太丢人。女法官曰也好,被曰也罢,都保护不了我的名声,我也不需要如此的保护,因为我自己是有羞耻心的。但文明说着容易,做起来还真难,还是看记者写的报道吧!
记者发现,如果在卓越网图书频道输入“翟文明”三个字,即可发现与他相关的130多个结果,这位作者出书约百种,横跨艺术欣赏、国学、历史、礼仪、成功学等多个领域。有关翟文明的真实情况,代理公司中智博文表示无可奉告,而资深出版人路殿维表示,“按照正常情况,一个人不可能写这么多书,而且横跨这么多领域,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攒书’。”
超级作者著书一百多种
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北京正清公司在西城区法院起诉华文出版社,后者出版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大全集》,涉嫌侵犯吉林文史出版社《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系列图书的版权。正清公司表示,除了版权之外,侵权书的编者翟文明还涉嫌抄袭。
记者在卓越网上看到,署名为“翟文明”著的图书,或翟文明参与合著,单独翻译或合译的图书达130多种。其中,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翟文明著作占了相当一部分。这些图书以实用类为主,也有少量文化类。而这些书在卓越的销售折扣普遍比较低,其中包括《中国文化1000问(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国人最容易犯的2000个语言错误》(华文出版社),《世界上下五千年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华文出版社出版)等。
代理公司:不能透露作者情况
记者联系了曾经出版翟文明作品的光明日报出版社。该社编辑表示,“我们出版翟文明著作是几年前,卓越上这些书是重印的。和我们合作出版的代理公司是北京中智博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记者随后咨询华文出版社工作人员杜海泓,他说:“我没见过翟文明,他不是一个人。”中智博文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还不知道《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大全集》被诉侵权的消息,“我们不能告诉你作者的电话和相关资料。”一知情人表示,“翟文明确有其人,是中智博文的编辑。”
记者在卓越网查到,北京中智博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致力于彩图版图书的出版发行,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近期将先后推出历史系列中华传世经典系列、发现系列、探索系列、实用百科系列、人物传记系列、世界文学名著系列等二十多种门类。”
资深出版人:很有可能是“攒书”
一出版公司工作人员称自己知道中智博文公司的特点,“这家公司以前是做大部头的书起家,现在做的是大家做烂的选题,四书五经,百个聪明人知道的常识等等。这些书定价低,所以发行得很好。”她还表示,“即使有翟文明这个人,大概也只是中智博文借了他的名字攒书。”
资深出版人路殿维称:“按照正常情况,一个人不可能著述或翻译这么多的著作,而且横跨多个领域,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攒书’,剪刀加糨糊搞出来的。这类书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它的成本低、定价低、折扣低。现在要杜绝攒书现象的出现是很难的。一方面是法律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市场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