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下来,可以说太多抄袭我“穷人系列”图书内容的事情了,从《你为什么是穷人》到《穷人缺什么》可以说我很不好意思去统计。
严重的,抄来出书,就是偷我的东西去换钱;轻微的,抄来登在自己博客里,拿我的思想去换点击率。太多了,我根本没有办法管,我基本都是让他得逞算了,说到底就是被人争点利益去,总不能有点痛就大叫唤。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说心里话,我也开始不舒服了。
很多人既要抄袭我的文章去获利,但当被我发现找他理论时,他又要贬低我的文章没啥意思,贬低我的“穷人”系列研究没有价值,我对这样的主最是不齿,这叫什么?这叫吃了大爷的好处,还骂大爷!所以我也开始从不舒服变得生气,所以就问题很严重了。
对抄袭我文章,拿去吸引眼球的,我就提醒一下他,当他换来那么多点击率和评论时,要知道感恩,如我一样感恩,要感谢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关注“穷人”,不是我文章写得多好,更不是他抄得多妙,而是本身穷人的难处和不容易,使得太多的人看在眼里有话要说。所以看在这个份上,我就放他一马,但我还是希望他注明一下:此文系引用古古的文章。
对抄袭我文章,拿去出书换钱的,我不找他理论了,我基本理论不过抄书人,我就委托法律和他理论。这样我们可以两清,他正义了,我也正义了。
“穷人”问题让我已经很是苦思,所以我基本不在这里说这个问题,今天也是看到有一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2538b0100cb3t.html?tj=1抄袭了我的文章,被篡改为“验证您是穷人还是富人的十三条”而被推荐上了新浪的什么什么地方,反正就是火得不行,半天时间就点击几大万,单评论就是170多条,还被几十人收藏。如此我才在这里倒点苦水,我不是在乎网络上的什么点击率,我是在意自己的观点经常被人篡改而让读者误解。我是不是也经常被“穷人”心理折磨得有些不舒服到有些生气。
最后,我把刚出版的新书《穷人缺什么全集》的后记放这里,以此表明我的一个立场吧。
漓江版《穷人缺什么全集》后记
2008年秋天,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发现了七八本抄袭、剽窃2005年版《穷人缺什么》部分内容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北京各大书城出售。这些书除了剽窃原著中的核心观点,再加以掩饰和注水,形成新的篇章外,甚至有大量文字原封不动照抄下来,连标点符号都相同!
其实,这样的现象从2002年《你为什么是穷人》出版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出于种种原因,我忍了,大部分的盗版和侵权者都没有受到追究。这一次,我无法再忍!
因为我看到,书店的励志类图书中,关于“穷人”这个话题的,竟然已经有了整整一书架!粗略地翻阅一下,不少书粗制滥造,内容东拼西凑,定价却居高不下。“穷人”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还能够走进书店,来买一本关于“穷人”的书,可见他们对寻找道路、改变命运,有着怎样深切的渴望。我们要对得起读者!
但是,太多的人只是把“穷人”的需求当作一块肥肉,这种贪婪到了无耻的地步。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你为什么不是有钱人》,作者署名吴勇辉,全书共有七章,每章都有抄袭《穷人缺什么》的内容。我们诉诸了法律。但就在收到一审判决书的第十天,又在北京的书店发现一本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有钱人的脑袋跟你不一样》,内容就是吴勇辉所著那本书七章中的四章,连同抄袭的文字都原封不动移植过来。但奇怪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却变成了“[加]金克雷·伍德”,并且还有“陈庆玉译”字样!和出版社联系,得到的信息更加惊人,这居然是一本外版书,是从台湾海洋文化出版公司引进的!
太离奇了!
在2005年版的《穷人缺什么》后记中我就写过,曾经在大学演讲时,有学生当场质问我:“你的很多内容为什么都和这本书相同?!”他手里高举着的那本书叫《富人凭什么》,署名为“[美]迈克尔·伯利斯坦著”封面上赫然印着“投资大师巴菲特推荐”。后来事情查清楚了,哪有什么伯利斯坦!作者的姓名连同其辉煌的奋斗史,全是编造,那篇所谓由巴菲特亲笔所写的序,就更是一个荒唐到可笑的谎言!
但是,谎言也是有影响力的,如果那个大学生不相信它是真的,就根本不会在演讲现场以那样激烈的语气向我质疑!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求知,求真,让自己内心充实,让自己心明眼亮。然而,当那些贪婪的文化商品制造者,以如此“忽悠”的方式制造出书籍的时候,我们读书还能够达到目的吗?
曾经有很多人劝我不要较真,说社会上这样的事太多了。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较真!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一项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
结果,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
后来,詹巴斗把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不见了。
由此,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一块破碎的窗户,可能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如果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那么更多的窗户必将碎掉。
我们身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毒奶粉、毒大米、毒海鲜、毒豆腐、苏丹红、地沟油、假药、假酒……这不仅是法治的欠缺,还是一种文化上的流毒。一个经常丢失自行车的社会,汽车的盗抢率必然居高不下,银行的安全系数也值得担忧,上亿的国家财产也难免流失。
假如我们的街头充斥着行窃者、骂街者、流浪者、诈骗者、赌博者、打架斗殴者、乱涂乱画者、随地吐痰者、非法推销者、违反交通规则者……整个社会便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那些偶然性的违法者,就会把这个地方看成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场所。至于惯犯,更会感到如鱼得水。
抄袭一本书,不像食品造假,弄不好会死人,但它的性质是同样恶劣的,甚至更加恶劣,因为文化一旦腐烂,侵蚀人的心灵,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人的价值判断,使整个社会慢慢烂掉。
小奸不除,必将酿成大恶。要保住剩下那些完好的窗户,必须从修补每一扇破碎的窗户开始。
较真是件很辛苦的事,从个人的角度看,很多时候得不偿失。与商业出版社的官司耗费了我两个多月的时间,繁琐的法律程序令人身心俱疲。但总算得到了判决,违法者受到了应有的惩戒!我不后悔。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平,强势者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伤害弱者,往往就因为他伤害起来太容易,太舒服,成本太低,他太合算!虽然知道以我一己之力,阻止不了社会上那些广泛存在的违法行为,但至少,我也要让他多点麻烦,要让他侵权的成本增高,让他下次有所顾忌,至少,不会让他舒舒服服得逞!
穷人,就是要以这样的精神去战斗!
其实,这也就是一种奋斗的精神!什么是奋斗?就是较真!和命运较真,和自己较真,就是向着目标,行动!排除万难,坚持到底!
下面的官司,将是起诉江西人民出版社《富人向左穷人向右》、万卷出版公司《为什么富有的人越富有,贫穷的人越贫穷》。确实麻烦,但我不会退却。过去几年,因为我的妥协,关于“穷人”的出版物又多了一些乱象,现在,我只不过是在还债,把该做的事做了。
我知道,这本《穷人缺什么全集》出版后,还会有很多类似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会尽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