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名称  《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3-06-01 09:10:04)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幼儿园

教科研课题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 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申 请 人   薛丽萍              

 

            申请日期    2010.9.10                  

 

            审批日期    2010.9.11                            

 

 

 

 

 

 

 

 

 

 

 

 

 

 

课题名称

幼儿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起止时间

2010.9——2012.2

 研究成果

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2、研究案例分析等。 

课题承担

人员简介

序号

姓名

 

任教学科

研究专长

课题内分工

1

薛丽萍

小学一级

小班各科

  语言

负责课题的规划、调整、总结等

2

陈敏

小学一级

中班各科

语言

负责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等

3

陈严

小学一级

大班各科

语言

负责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等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背景:

1、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36岁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说:“任何一个孩子在他两岁之后很快会成为一位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天才语言家……到6岁后又会很快失去掌握语言的这种能力。”

幼儿的语言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可以说,物体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中介和桥梁。我们要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主题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改变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的讲”。总之,要想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必须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

2、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现状: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刚入园往往不愿多说话,有部分孩子甚至整天都不说一句话,“点头”、“摇头”就是他们所有的语言。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这种口语交流停滞的直接原因。部分适应能力慢的幼儿甚至一个学期都不能从新环境新同伴的陌生压抑中走出来,这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起来,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宽松的教育环境,消除幼儿的紧张、焦虑、不安,让幼儿没有丝毫的压抑和顾虑,觉得轻松、快乐,幼儿的情绪好了,顾虑没有了,开口说话的机会自然就多了。但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对语言教学特征及其操作规律、指导策略仍然不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低效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1、重形式,在组织语言教学时,有些教师会忽视文学作品的内在品质,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目标不明确;2、轻体验,有些教师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孩子朗诵或复述上,活动中让孩子反复地机械地背诵,方法单一,忽视语言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孩子学习兴趣不高;3、教学形式单一,受传统教育的习惯影响,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对讲述活动、故事教学、诗歌教学等都有一套惯有的教学模式,活动中不去关注孩子的需求,不去关注孩子的参与情况,不去推敲提问的设置,师幼缺乏互动,幼儿主体性体现不够,活动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高效,不断优化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努力使“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

如何创设一个丰富、适宜,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指幼儿对母语的听说能力的发展,即听得懂,说得清。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36岁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说:“任何一个孩子在他两岁之后很快会成为一位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天才语言家……到6岁后又会很快失去掌握语言的这种能力。”

幼儿的语言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可以说,物体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中介和桥梁。我们要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主题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改变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的讲”。总之,要想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必须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

理论思考(包括概念界定与研究目标)

理论思考

1、有关的概念界定。

     语言是人类藉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没有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即对事物的判断、理解、推理、比较、分析、分类、概括等)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指幼儿对母语的听说能力的发展,即听得懂,说得清。比如,在与各种环境创设的活动中,喜欢听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熟悉的谈话、故事、儿歌等。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学习普通话、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喜欢看图片、图书,并随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恰恰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丰富、适宜的环境创设,能让幼儿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参与,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以幼儿一日生活、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为切入点,养成幼儿在与各种环境创设的互动中,喜欢听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熟悉的谈话、故事、儿歌等。使幼儿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

2、探索适合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途径,提高幼儿的语言词汇,发展幼儿表达理解、倾听能力,为幼儿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日常交流,创设语言环境
    
只有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才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所以,教师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重复的条件,巩固幼儿语言基础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幼儿入园、离园、在户外散步时,让幼儿自由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词汇,激发幼儿说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词汇入手,重视积累词汇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

教学中,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教师经常用一些幼儿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来组词造句既可增加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口头造句是口语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3、阅读绘本,累积语言经验

绘本阅读活动是儿童语言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绘本阅读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与父母、老师、同伴能够多交流,而且是愉快的交流,那么就会刺激儿童表达和交谈的欲望,丰富和累积其语言经验,最终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学生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4、讲述故事,丰富语言内容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也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幼儿在学习故事中可以获得间接知识经验,可以增强幼儿的道德感。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情节,可以巧妙地让幼儿掌握道德行为标准,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可以从中学到大量新词汇。

 在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的注意,根据故事教育内容创设环境,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内容从枯燥无味变得直观形象,这种环境也利于孩子们产生兴趣。可以故事内容这个特定环境,充分给孩子提供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对话、声响等。讲完故事后,可让孩子复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节或故事大意),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还可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可充分利用旧图书、旧画报中的某些图片,让孩子挑选人物、动物、景物等拼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

5、诵读儿歌,体味趣味语言

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短浅,节奏明朗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形式,易于幼儿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故事、一个儿歌、一个图片,幼儿可能只是记住了其中的一句有趣的、经典的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幼儿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激发了幼儿学语言的兴趣,加深了幼儿的理解,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6、参与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各种活动,都能引起幼儿愉快的自发参与,带给其无限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是主人,他们的想象得以自由驰骋,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动的需要能得到满足。活动具有社会性、创造性、概括性和兴趣性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由于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练习语言的机会多,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显著作用。在活动中,教师们要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使幼儿不但敢说、乐说,还能创造性地说。

 

研究中运用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提供参考);

2、观察法(细致观察孩子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师幼互动情况,进行分析诊断);

3、案例研究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师在活动中方法策略的运用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以了解内容选择的适切性以及方法策略的有效性。)

4、文献法(了解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所阐述的观点,通过收集、整理文献及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5、经验总结法(及时地总结经验,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题研究计划 (含各阶段研究步骤)

 

l 20109月,成立课题组,提出课题,召开专题性研究会,完成对课题的论证,上交课题申报书,确定实验班。

2 201010月,课题组研讨会,讨论和研究训练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确定人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及时反思活动情况,总结经验,讨论改进措施。

3 20111月,做学期小结,收集好本学期材料。

 420112月,课题组集中研讨会,根据一学期的实施情况制定新学期的计划。

520112-6月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

6 20117月,召开课题研究会,了解研究进程共同交流研究体会。  

 72011 9-20122月上旬,对实验班级进行能力测评,比较实验班学生能力发展情况,收集整理各成员阶段研究材料,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课题

责任人签字

 

薛丽萍 2010 9月10

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签字

学校盖章:20109月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