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西方逻辑与东方哲学》
(2012-01-19 00:28:57)
标签:
杂谈 |
近来乱七八糟的读了很多东西,隐隐觉得应该总结一下。各位读者就听俺吹吹牛逼吧。这年头装逼的人不少,俺也来凑个热闹,权当给您添个乐子,你们少骂俺两句哈。觉得写的有点道理就捧个场,觉得写的不好您就当俺放了屁。算做按。
这年头喜欢读什么哲学、文化这种很形而上、很装逼的东东的人大约是不多的。原因无外乎大家觉得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哲学能当钱花?逻辑能帮我升官?当然不能,形而上的东西确实于我们的俗世助益不大。然就此断定形而上没有意义恰恰射影出我们被物质极端异化后的极端无知。
根据古希腊几个牛逼哄哄的老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说法一个人要想摆脱成为脑残的结局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老头子们创立的古典逻辑三律之---统一律。即脑子清楚的第一要务是概念要清晰。所以咱们第一步先把一些重要的概念缕一缕。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提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西方的哲学的根在古希腊,到现在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本体论,即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类如何探求真理。出现了诸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而泰勒斯他弟说,滚,世界的本源是火等等。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大牛创立了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即通过逻辑推理不断接近真理的思维模式,一举奠定了西方的轴心文化内核。所谓的轴心文化内核指的是在二千多年前的东西方分别出现了几位思想大师,他们创立的思想被称为轴心期文化。据说人类后来二千多年哲学、文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不过是对这一时期形成的轴心期文化的解读和阐释。第二个阶段:认识论,它探讨如何认识存在和能否认识存在。世界是可知的吗?若可知,我们如何去认知?杰出的代表有大家熟悉的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等。第三个阶段:意义论,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从古至今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Ludwig Feuerbach 说: 我最初想的是上帝,后来是理,最后是人。中国的哲学没有这种特点,中国的哲学主要是老庄的“道”的哲学和孔子的伦理哲学。老庄主张过隐逸生活,主张不入世,孔子则相反,孔子的一生就是颠沛流离积极入世的一生。汉独尊儒术后确然成了统治华夏名族几千年的主流哲学。东西方哲学的哪一个更牛逼一直都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刘再复先生在他的《文学十八题》里面有段精彩的话:哲学有理性哲学和悟性哲学之分。理性哲学重逻辑、重分析、重实证。并经由假设、实证、结论。如胡适先生讲的那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自文艺复兴始开近代科学之先河将讲究悟性哲学的东方远远甩在了身后。此后用更是用自己的坚船利炮向东方展示了西方逻辑的强大,似乎悟性哲学实在不堪一击。然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我们后面专门开辟专题讨论这个问题。悟性哲学则是直观的、联想的、内觉的。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哲学家,包括它的国王“哲学王”,他的理想国里不欢迎诗人,因为他觉得诗人不靠谱,不理性。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东方悟性哲学的杰出代表。它不讲逻辑,不讲推理,曹雪芹理想国里的每个人都是诗人,因为他觉得诗意的栖息在地球上才是人类的幸福本源和存在的意义。而反观西方以柏拉图逻各斯中心主义创立的近代自然科学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财富,同时物质对人灵魂的稀释也就是物化让本就绝望的人类更加绝望。人类迷茫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叩问。这种叩问孕育出像尼采这样的哲学家,直接宣称:上帝已死。他要给西方创造一个新的上帝。东西方哲学那个更好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
东西方世界的分水岭既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以古典理性主义为内核通过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创立了我们这个物质极大丰富时代几乎所有的物质产品,全面超越东方。应该说在这一个阶段西方的逻辑彻底打败了东方的悟性哲学。这一失败让东方人开始思考,日本人首先动手,迎进西方逻辑内核改造日本文化,很快成为强国并打败中国。而有几千年文化延续的中国则没有那么幸运,用钱穆先生的话说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改良主义国家,对自己祖宗那一套向来批判的少,尊崇的多,也算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所致。所以直到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之后才不得不改革。
我们的结论是从世界近400年来看西方的逻各斯主义确实打败了东方的悟性哲学。但从叩问人的终极存在意义的范畴讲西方的逻辑中心主义显然有天生的缺陷。而东方的悟性哲学从佛学到禅无不在近些年重新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热点。也许东方的悟性哲学在21世纪或者将来果真能拯救人以灵魂荒芜的现代社会。
2012年1月19日于北京
这年头喜欢读什么哲学、文化这种很形而上、很装逼的东东的人大约是不多的。原因无外乎大家觉得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哲学能当钱花?逻辑能帮我升官?当然不能,形而上的东西确实于我们的俗世助益不大。然就此断定形而上没有意义恰恰射影出我们被物质极端异化后的极端无知。
根据古希腊几个牛逼哄哄的老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说法一个人要想摆脱成为脑残的结局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老头子们创立的古典逻辑三律之---统一律。即脑子清楚的第一要务是概念要清晰。所以咱们第一步先把一些重要的概念缕一缕。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提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西方的哲学的根在古希腊,到现在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本体论,即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类如何探求真理。出现了诸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而泰勒斯他弟说,滚,世界的本源是火等等。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大牛创立了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即通过逻辑推理不断接近真理的思维模式,一举奠定了西方的轴心文化内核。所谓的轴心文化内核指的是在二千多年前的东西方分别出现了几位思想大师,他们创立的思想被称为轴心期文化。据说人类后来二千多年哲学、文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不过是对这一时期形成的轴心期文化的解读和阐释。第二个阶段:认识论,它探讨如何认识存在和能否认识存在。世界是可知的吗?若可知,我们如何去认知?杰出的代表有大家熟悉的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等。第三个阶段:意义论,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从古至今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Ludwig Feuerbach 说: 我最初想的是上帝,后来是理,最后是人。中国的哲学没有这种特点,中国的哲学主要是老庄的“道”的哲学和孔子的伦理哲学。老庄主张过隐逸生活,主张不入世,孔子则相反,孔子的一生就是颠沛流离积极入世的一生。汉独尊儒术后确然成了统治华夏名族几千年的主流哲学。东西方哲学的哪一个更牛逼一直都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刘再复先生在他的《文学十八题》里面有段精彩的话:哲学有理性哲学和悟性哲学之分。理性哲学重逻辑、重分析、重实证。并经由假设、实证、结论。如胡适先生讲的那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自文艺复兴始开近代科学之先河将讲究悟性哲学的东方远远甩在了身后。此后用更是用自己的坚船利炮向东方展示了西方逻辑的强大,似乎悟性哲学实在不堪一击。然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我们后面专门开辟专题讨论这个问题。悟性哲学则是直观的、联想的、内觉的。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哲学家,包括它的国王“哲学王”,他的理想国里不欢迎诗人,因为他觉得诗人不靠谱,不理性。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东方悟性哲学的杰出代表。它不讲逻辑,不讲推理,曹雪芹理想国里的每个人都是诗人,因为他觉得诗意的栖息在地球上才是人类的幸福本源和存在的意义。而反观西方以柏拉图逻各斯中心主义创立的近代自然科学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财富,同时物质对人灵魂的稀释也就是物化让本就绝望的人类更加绝望。人类迷茫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叩问。这种叩问孕育出像尼采这样的哲学家,直接宣称:上帝已死。他要给西方创造一个新的上帝。东西方哲学那个更好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
东西方世界的分水岭既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以古典理性主义为内核通过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创立了我们这个物质极大丰富时代几乎所有的物质产品,全面超越东方。应该说在这一个阶段西方的逻辑彻底打败了东方的悟性哲学。这一失败让东方人开始思考,日本人首先动手,迎进西方逻辑内核改造日本文化,很快成为强国并打败中国。而有几千年文化延续的中国则没有那么幸运,用钱穆先生的话说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改良主义国家,对自己祖宗那一套向来批判的少,尊崇的多,也算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所致。所以直到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之后才不得不改革。
我们的结论是从世界近400年来看西方的逻各斯主义确实打败了东方的悟性哲学。但从叩问人的终极存在意义的范畴讲西方的逻辑中心主义显然有天生的缺陷。而东方的悟性哲学从佛学到禅无不在近些年重新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热点。也许东方的悟性哲学在21世纪或者将来果真能拯救人以灵魂荒芜的现代社会。
2012年1月19日于北京
后一篇:《Mr. D 手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