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亿国人应该这样来学英语

(2006-03-30 22:57:28)
石头写在前面:
感谢200多朋友的参与.给我留言的朋友们我发现到了后来大多数人误解了我文章的意思.我在未来会陆续写一些东西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到底有没有必要学英语?个人认为学英语本身与资源浪费并无直接关系,是我们国内的考试指挥棒让学英语在中国成了一种资源浪费(当然,客观的说,中国的英文教育一点也不成功,一无是处也是不客观的,但是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现在他的弊端大大超出了他的积极意义),所以个人认为学习英语并不就一定等于资源浪费。原因很好解释,我认识的很多在清华、北语读汉语的外国人,他们差不多来中国8个月后就可以用中文很流利的和我们交流,甚至少数人连普通话都说的很好!我们总不能把这样的用8个月就可以学到和人交流的收获叫做资源浪费吧?!更何况实实在在的说,中文要比英文难学是人所共知的。

 

个人认为当我们遇到能够让我们热血上涌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有这么几种反应:一、破口大骂;抨击XX官员或者是部门。我个人认为大骂是没必要的,但抨击并非没有一点意义,我们个人永远无法撼动决策部门,但人民的呐喊声还是能够对政策的制定者产生影响的。所以我们要看到,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是在不断进步的,尽管他还不完美。所以我们发出声音是有意义的。二、还有一类就是破罐子破摔。我觉得这样对解决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你把罐子摔了,问题依然在哪里!呵呵,我们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下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呢?难道你不认为这是个更好的方法吗?Why not? 这也是我在本文里想和大家一起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三亿人应该这样学英语》

 

一、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我们就会在方向上犯错误:)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外语?

答案其实很简单谁都知道:为了交流。人类如果没有语言,不能相互交流那一定是件巨痛苦的事情。难道你不觉得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中国学生面对外国朋友时候的感觉吗,脑袋里有很多语言的零件,却没有语言,所以无法交流,所以感觉痛苦!从这一点看来,我们还比不上我们的祖先,当他们之间还没有语言产生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不能交流的痛苦,然后他们就开始发明手语,直至文字、发音、说话、各种各样的语言,最后促成了人类文明的延续.

 

人,是一种天生需要交流的动物,如果没有交流,就没有内心的痛快;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我们大多数人不喜欢英语,并不是英语自己的错,而是我们方法上的错误让我们学起他来没有任何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而那些享受到了学习外语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我们眼中的外语学习的成功者。而这少数人,大多往往是在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状态下遵循了真正的学习语言应该有的本质规律和过程,所以他们成功了!大家现在一定有点急了,督促我赶紧说那到底什么是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过程如何才是成功的?哈哈。

 

大家不要着急,其实真理可能往往都是朴素的、简单的、不耀眼的。而正是他的这种性质让我们大家在这个快节奏、急功近利的时代往往采取舍本逐末-----寻找灵丹妙药、秘籍,而忽视事情的原本应该有的方法和路途。下面我就来阐述。

 

二、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学习语言的程序怎么样做才是比较正确的?

 

个人认为语言的本质应该是下意识输出语言零件(语音、语汇、句型、思维等)的一种熟练的技能。就像我说中文的时候,你自己说中文的时候,你、我、他都是在下意识的说一种语言,而我们自己并不觉得我们是在说一种语言。原因就是我们能够把中文的语音、语汇、句型、思维熟练到下意识的任意输出!而我们要研究明白的就是:是什么方法让我们把四个最基本的语言零件弄到了纯熟。你会发现答案很简单:我们说的很多,我们听的很多,我们读的也不少,我们写的也不少。这就是我们学母语的基本过程。有人可能要反驳了,说我们能说好自己的母语是环境的原因。环境对学语言当然很重要,但却绝对不是我们学不好的借口,不用反驳,我们身边那么多学好外语的人大多数还是没有出过国的,不是吗?呵呵:)所以,这个借口根本就不成立。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没有按照语言应该有的程序去学习。这里大家也没必要去寻找是谁的错,有寻找是谁的错的时间不如马上行动,你说呢?

 

语言,如果想仅仅达到日常交流的层次是没有天才的,就像每个人都能学会骑自行车一样!学骑自行车也需要特殊的天赋吗?不需要,只需要练习,多摔几次,不是吗?而英语也一样,多说,多犯错误,多听,多犯错误,然后不断改正。不就会“骑英语”了吗?

 

三、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会这么改革英语教学:)

 

                   <<教育部通知>>:

 

小学--------大学间: 教师不得讲授语法规则 以教学生说话为主 如不得不讲语法 以趣味性为主

 

中高考试卷设计: 满分100分。 口语说话60分。阅读 20分。写作10分。听力10分。

这样下来到了大一,我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英语,而且都可以说流利的英语。考新托福应该没有问题:)

 

大学以上: 教授可以讲授语法,以让学生从“街头英语”向“绅士英语”迈进。但,要以笔译加口译的形式教授语法。

 

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喜欢英语,因为我们能交流,所以我们有快感,有快感所以我们就喜欢,因为喜欢我们就会不断去学,因为不断去学了,我们就会不断进步。最后就是一个幸福的生活在等着我们。

 

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学英语,我个人比较认同

罗素的观点,他说:

 

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world.

 

语言对我的限制就是对我于世界认知的限制!

 

所以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把英文学到口译的程度是没有必要的,但多学习点毕竟不会有什么害处----谁知道你的呆的鬼单位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用到他了呢.就算用不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你要了解最先进的信息和科技,不懂点英文好象是不太方便啊.看看我们从吃到穿到玩到...一切,这个问题不言自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