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漂泊的四世,无根的同堂

(2014-03-20 14:43:32)
标签:

巫小茶

文化

分类: 不留·文案

漂泊的四世,无根的同堂 

巫小茶

 

1

  偶然看到一个叫贡禧堂的阿胶品牌,推出了一个关于《新四世同堂》的微电影剧本征集令,不禁有些感慨。“四世同堂”作为中国人曾追求与向往的家庭观,古老又传统,充满了大气、庄重与温情的气息。如今这个词听起来竟恍若隔世,伤感莫名。在我心中,“四世同堂”已经像珍稀动物一样濒临灭绝了。

  常听孩子们念:“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我就琢磨着,这四世,并不难。即便目前高祖父的存世量不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90后、00后纷纷赶早当了爹妈,年轻的爸爸,一不留神就当爷爷,再一个不留神,就当了曾祖父了,所以在这个老龄化的社会里,高祖父的量在未来可能会进入一个高峰。

  难的是同堂。同堂的概念,是一个家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这个传统早就在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中瓦解了,谁还和兄弟姑嫂没有隐私地生活在一起啊?孩子们人手一套房子才是社会的全新追求。

  同堂的根本,是家乡。可如果能去城里,谁还愿意呆在乡下?年轻人都远离家乡,去陌生的城里打拼,父母是留守家乡照顾老人呢,还是跟着儿子出去带孙子?这是一个失去故乡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故乡了,他们到哪,哪就可能是他们未来的故乡。试问,没有故乡,何以同堂?

 漂泊的四世,无根的同堂

2

  四世同堂,对我来说很遥远。我是城里人,奶奶外婆有自己的独居,但距离都很近,便于照顾。可即便是春节,无论是奶奶那边,还是外婆那边,几乎没有过一大家族一起吃饭照相的经历,都是各过各的,奶奶和外婆轮流去孩子家过年。在外地的伯伯、哥哥们基本不会回来。印象中的四世同堂,只有在外婆那里看到的,我妈妈小时候的一张黑白照片。

  直到我婚后,在先生闽北家春节时“四世同堂”那热热闹闹的表象,曾让我心中无比激动,每到春节我都期待着能跟他回闽北老家拜年,见到一大家族的人,这种温情的仪式感,是我过往生命中所没有的体会。一般拜年是在初二初三,约上叔叔阿姨姑姑伯伯表兄妹,跟着爸爸妈妈驱车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人难得欢聚,也不知能欢聚几次。在乡下,大大的房子,空荡荡的。在同一天突然涌进了那么多年轻人、孩子,最后再来一张全家福,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样子。然而还是在那一天,吃过饭,聊了一会儿天,大家就陆续离开了……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依依不舍的送别中,这大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与凄凉。

  什么时候“四世同堂”成了虚有其表的慰藉,成为一张用来怀念的旧照片?竟然需要借一款阿胶产品来讲述电影中的四世、剧本中的同堂?是唤醒、是追求还是缅怀?

  我站在乡村与城市两极的中间,在城市的冷漠与乡村的热诚之间,感受着人们所维系的感情如何被慢慢剥离、脱落。爷爷奶奶年岁有限,在有限的时间之后,亲人,将难以再聚,而我们这一代独子独孙,父母若能跟着孩子一起漂泊,若能对四世同堂还有期待,那必然也是他乡即故乡、随波又逐流的新同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