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镜中》一诗及结尾的多种解读

(2013-03-05 14:59:02)
标签:

巫小茶

镜中

诗评

文化

分类: 交谈·诗评

  两个月前,《镜中》一诗因结尾的争议被转载在网络诗选博客的上,引发了诗友们的讨论,也为此诗的内容拓展了很大的空间。我读着常常讶异:哇!原来是这样的!心中只有惊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一首诗独特的感受。

  解读,无论是误读也好,接近愿意也好,对一首诗的出发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它总是不可自控地在他人心中展开另一个世界,承载一种被阅读者引发的具体的情感或希望,这总是好的。或者说是,一首诗,本来就能容纳许多的可能?

  读来感慨。

  惊蛰日,记之。心中只有感谢,所有读过这首诗的人。仿佛所有的毫不相干,都被一首诗的相干所悖论了。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a2fcf0102ein7.html

 

    《镜中》
 
       作者:巫小茶
 

 
     一整个中午的鱼
     都在死去
     然而水
     正在毫不相干的地方流动
     我蹲着
     把头搁在两腿之间

 

  袁征:最后两句不多余,反而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渲染场景,更加形象,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新疆雨浓:后两句是诗眼,是绝不能去掉的。
  雪野:前半饰这是思维上的飞。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后两句是对事物的悲悯、无奈。因为诗人不是水,抑或更多的情结
  无伞:不看题目,后两句或许能去,独立成诗。但看了题目后,这两句去不得。这枚镜其实就是现实之镜,镜中的画面乍一看是一个养鱼者在目睹自己的鱼一直死去的无奈,“鱼”假如是个体,那“水”就是暗指麻木的社会或大众。细看,这画面中还有另一个元素——“我”,“我”是旁观者之一,也可是养鱼者,当然也可能是站在镜前的我们自己。这“镜”其实是在照一个无助者(养鱼者),是在照自己(“我”),更是照旁观者(所有看到这个画面的人)。“鱼”、“水”、“我”是三个矛盾体,都是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恰恰作者要表达的镜中的纠结、矛盾、斗争的画面。
  寂寂江山:可以把我改成你,根本用不着去掉,缺少后两句,诗就不完整!
  西征的太阳:我认为,必不可少。不能删掉。因为后两句,拓展了空间,丰富了内涵。删掉,就单薄了。闭上眼睛想一想,删与不删,呈现的画面大不一样。不删,才有自然与人的结合,才有“意”与“魂”的结合。
  清凌竹叶:我认为把“我”去掉,意境更广些。
  蚂蚁阿慧:用女人的眼睛看这首诗,是对情感的一种怀念。当然能呈现多角度的视觉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老迟:前四句是起兴,后两句才是真意,抒发一种无助、无奈的情绪。

谴责并疾呼——读巫小茶的短诗《镜中》

老迟

  想读懂巫小茶的《镜中》,首先要领会这首小诗的标题。喜好摄影者有句“眼观世间小,镜中乾坤大”的行话,其中之“镜”,指摄影器材的眼睛——镜头;那么就顺手拈来,巫小茶的《镜中》,当是镜头下的一组影像,诗人试图通过这组影像,表达了对一种现实情况的态度。
  《镜中》用六行、三十六字描画了的一组图像,表现了彼时彼刻“鱼”、“水”、“我”因内部关联性而呈现的行为状态:“鱼”“都在死去”,这种情况只用了一个中午的功夫;鱼塘里的“水”“正在……流动”,其中“毫不相干”一词,反其意则是点出了“鱼”死与这“水”质大有干系;顺其意则是敲打了那些对此视若罔闻、无所作为的相关责任人;让我们极容易地联想到那由于江河水质污染,给水产养殖户带来的灭顶之灾,以及与其相关却敷衍塞责之人。在“鱼”与“水”状态的铺垫下,养鱼者“我”“蹲着/ 把头搁在两腿之间”,一副快崩溃的样子:眼瞅着日夜劳作而将要到手的收获在付诸东流,却无能为力去挽救,不仅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要承担沉甸甸的经济损失,怎一个“愁”字了得,简直五内俱焚。读到这里,便会领悟到这组图像“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震撼效果。
  诗人以写实的笔触,通过水资源被污染破坏,给水产养殖业带来的灾难,特别是大难当头的“我”无助并无奈的失望,绘制了一组人与自然极不和谐的画面,谴责了破坏水资源环境的恶行,疾呼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