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的爱不会缺席

(2012-01-11 21:59:24)
标签:

少儿

顺昌

蒙台梭利

安全感

妈妈网

杂谈

分类: 经过·李李

    今天女儿正式放假了,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寒假。昨日去接她,我因为忘记是周二要提早半小时去接她,让她自己在教室等了半个小时。我冲进幼儿园的时候,她正提着书包孤零零地站在教室门口,表情很严肃。远远看见我,她就躲进了教室。我把接送卡给老师时,看到班上还有两个同学在等家长接。我想起我妈前次去接她也是迟了半小时,她没哭,看见奶奶来了,就很生气地抛开,还把书包丢在地上,接着嚎啕大哭,惹得我妈一边赔不是一边哄了老半天,就说是自己忘了啥的。我知道她躲闪一下是因为失落,于是我伸出手来,轻声叫着她的名字。遥乖乖来到我的身边,还是臭着脸不说话,但没有要哭的迹象。我笑着告诉告诉她,妈妈刚才去买后天去顺昌的车票,所以迟了一会儿。她马上就追问我后天去顺昌的事情和买票的事情。这个方法成功转移了她情绪上的注意力,一下子她就格格笑了起来。她开心起来之后,我才告诉她,妈妈如果还没来接遥遥,那就是一定有事耽搁了,但是无论多晚,妈妈都会赶来接遥遥的。她懂事地点了点头。我确信,她收到了我会一直在她身边的最坚定的承诺,在这样的对话中,我没有表现出焦虑紧张的一面,让她觉得偶尔迟到一会儿是很正常的,她就在这个平静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幼儿园的陈老师和林老师跟我闲聊,说起遥遥最近的情况。自从我从广州回到遥遥身边以来,她进步得非常快,不粘人了,也开始独立起来,特别是肯主动学习,陈老师上课她在后面看不见,就会主动跑到前面去认真看;画画也画得非常好。我看到幼儿园家长联系表的评价中,老师写着:“遥遥已经不哭了,也爱参加集体活动了,希望以后上课能够更大胆地举手,更加大声地回答问题,做个快乐自信的孩子吧!”我深知,那是因为她获得了从“妈妈不再离去”这件事所带来的安全感。我回来的时候,她不停地问我还会不会去广州,她的焦虑让我心酸。在这以前,她在学校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最爱玩的滑滑梯什么都不去玩,魂不守舍的。现在完全不同了,她不在不安了,可以专心学习,慢慢学会融入自己的班级。我庆幸自己放弃了工作回到她的身边。

    遥是全班43个孩子中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一哭成名,没有一个同学不知道她的名字,大部分家长也都认得她:“哟!这不是以前最爱哭的女孩嘛!是彤遥吧?”两个老师说,先前她可让人头疼了,老师走到哪,她跟着哭到哪,麻烦的是她的哭没有眼泪,就是习惯性咧嘴嚷嚷,怎么安抚都没用,人家在上课,她在那里走来走去嚷嚷;很粘她奶奶,她奶奶宠爱到不行了。确实这点是跟她莆田奶奶跟出的习惯,现在看到我妈她还是习惯用这样的手段来提要求。我妈回应她哭闹的方式就是更大声的吼叫,然后我女儿就哭着去央求她,她就会很生气地推开我女儿,让我女儿用更高亢的哭闹声乞求她,粘着她,最后不是我女儿在她的大声训斥要求中被强制示弱,就是她在我女儿无休止的哭闹中选择了妥协,一次又一次地哄她。

    隔代教育中,这个问题十分普遍,我们八十后的这代人,大多都是在父母的威胁和要求中受着压迫长大的,如果不是一直处在自我觉醒的状态中,许多固守的我们,还会沿用父母的老一套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有样学样,被父母训练出来的。很庆幸,觉醒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小时候自己所遇到的困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新上演,那种心悸和痛,感同身受。我们是受过完整教育的一代,我看到妈妈网的许多妈妈们,都会去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我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她成败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的妈妈们都很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保护,懂得去理解孩子,研究孩子的心理学,学着用与孩子平等的身份去交流。我们不会去小看孩子的智商和理解能力,我们不把他们完全当作小孩去看待。要知道,我们在学习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自律,如何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建立起来的法则毕竟是需要孩子和大人共同遵守的。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感谢孩子带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女儿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我或我妈送她上学,大老远就有她的同学帮忙拿好了接送卡跑来递给我,热情地叫“遥遥!遥遥!”“遥遥来了!”“我们一起玩吧!”面对同学热情的双手,我女儿却无动於衷,还避开他们,如果不是我提醒,她可能都不会与他们打招呼,这点让我最头疼。班上的同学她只能叫出几个名字。她面对外界产生的内向是一种自我保护,除了安全感的缺失之外,也因为缺少与孩子交流。我要负主要的责任,而我母亲是个不爱交际的人,按照我父亲的说法是:“奶奶不喜欢什么,遥遥就不喜欢什么。”关键是我父亲就算明白,他也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只管做菜烧饭,因为他们无法意识到这对孩子将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女儿还小,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是大问题,如果我能及时改变她身处的环境,那就是小问题。至少第一步,我要解决掉她的“安全感”、严重缺乏“爱”的问题,让我的爱,父亲的爱成为她小小身体中最强大的力量,我才有资格、有能力去面对这些因为爱的缺失而引起的,所谓孩子的“各种缺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