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年第一篇献给灯灯:《灯灯桃花,静无纤尘》

(2010-02-14 01:10:16)
标签:

桃花

纤尘

神经末梢

粉蝴蝶

宋词

杂谈

分类: 交谈·诗评

灯灯桃花,静无纤尘

巫小茶

  被灯灯的诗惊艳了一下,是在零六年。一日“丑石论坛”挂出当月诗评,其中对灯灯几首诗的评论引起我的注意。我先读评,继而诗,一时激动莫名,自觉相见恨晚,跑她博客上与她说话,你来我往,从此一发不可收。事实上,在这之前,我听说灯灯时,却不禁眉头微蹙,莫名拒绝。“然而这冥冥中却别有深意。”后来三米深帮我回忆:零五年我还在北京时,他很认真给我介绍过灯灯的诗,可那会儿我们作对惯了,他越说好的,我越不看,转眼就把这事忘了。无怪乎回福州后我在“丑石”看到她的诗帖,鼠标掠过,总是不愿意点进去,唯恐里头有陷阱。

  然而终究还是逃不过看她的诗一眼。原本是想不多不少就一眼,可谁知道,喜不喜欢,好不好,一眼就够了。据我所知,许多人也只是看了她的诗一眼,就彻底爱上了。之后自然就希望还能多看一眼,而这“一”却有无穷尽的意思。

  从诗中远远望去的灯,与现实近距离看到的灯大有不同。前者清雅娇羞,婉丽深美,后者沈著劲健,闳朗抑扬。一致是话不多,一眼便能望透其干净之美。

  在厦门第一次相见,夜因这多层次的灯,一下就丰富了起来。喝酒时,若是兴起,她便会说“来,干杯,我先,你慢来!”不管不顾,一口气将一杯红酒下肚,自己欲醉却不醉。与我一起时更是贼有默契地大半夜突然爬起,举着葡萄酒轮流吹瓶,然后倒头便睡。她的魔力就在于此,从心中那处未被尘世浸染的精灵城堡出发,把每一条路都率真、精致地铺向远方。诗句洋溢开来便是:“使每一条路都像少年。”(灯灯《月光》)

  我将灯灯的诗介绍给些许初学现代诗的朋友,他们如获至宝,都很感谢我:居然能在现代诗中获得如此美妙的体验!他们甚至忍不住想盗用她的句子,却又战战兢兢。我大胆断言,在现代诗的语境上,唯灯灯最能以现代语言抵达宋词之境,女性独立形态与现代先锋意识更是赋予其独特内涵。技艺上,也许灯式语言尚可临出些许模样,神魂内蕴却无法复制:灯指向唯一,仿佛自然万物便是她的双生姐妹,通过诗的独有语言,并借助她独占的敏锐与智慧复活于她的生命之中。在她语言的世界里,自然更被赋予“唯一、精妙”的属性。

  桃花一开始就是灯的代言,“粉粉的”“静静的”,看着桃花时“我竟有些担心/我担心我会忍不住/露出锁骨”。这是最初,她忍住回忆中一些彻骨的伤痛,轻咬朱唇,用眼神对你说“嗯”。这是能被轻易感知的重量,像蝴蝶一般用足尖轻点花瓣,以现代的方式留下江南的疏隽、宋词的凄清。在骨子里,她硬是将深与沉的包袱一一化解于无形,深深藏匿。如此即好,所有的痛和重都藏在美好的事物下,小小的善良令她不忍与之对望,不忍让它浮现在诗的花瓣中。可我始终有着一些隐隐的期待。年初再读她的诗,一句“我反对桃花又种下桃花,春天留下的病根/此刻正在发作:一树神经质的果子,红的,青的”(灯灯《桃花劫》)使我心中陡然一震,察觉出这朵桃花的蜕变。她何时变得如此犀利,勇于直面现实的残忍与不堪?我欣喜于她的改变,却有些莫名心疼,是什么促成她面对的勇气?我感到她内心的精灵有过一次不小的震动,可在她始终粉粉坚定的微笑面前,我无从探寻。

  这是深刻的自省:拒绝复制,扯出病的根源。我在一则评论中分析道:“犀利与探索,不可避免要牺牲掉过去风格中飞一般的美妙。陌生与自然总是对立的存在,不可过于苛求外在的统一。在神经末梢依旧的纤细中,上一层远山的青灰,用词也更为大胆、陌生、犀利,逼视内心。此桃花正在裂变。桃花不再是于莞尔中等候别人欣赏的粉粉的美,它作为更为广泛的存在——存在本身及行为,做出直接的批判和质疑。她把象征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既是人为的果子,亦是世间的温床,自省在内而表现于外。在此,可见诗人价值所在:并非当下作品本身,而是她可遇见的潜力与可能。”我原以为她在过去与现在,撕裂与完整,陌生与轻盈的融和过程中,要经历很久。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最近一系列写父亲、母亲、雪的诗中,灯灯展露出完美的天赋,纯熟的技艺,醇厚的思情和一如既往“灯灯桃花粉粉蝴蝶”式的轻盈——它们从此握手言和。

  不见面,谈诗歌。见面,聊生活。我很确信在诗背后的灯和灯内心的诗。“灯,灯”这个名字要分开来读,所以我喜欢叫“灯”,有时候是唤外面的她,有时候是唤里面的她。灯比我年长几岁,阅世多于我,总记挂着朋友的生活、环境、困苦和幸福,她总是想如何帮助身边的朋友。我也不说,就悄悄地看,偷偷学来一点是一点。是呀,哪有时间说诗,山水美景都来不及看,我便彻夜缠她为我解心中之惑,贪婪地吸取为人处世的经验云云——这才是她有如此诗之境界的根源。

  昨天她说要出诗集,我没有惊讶。这诗集本就该出世,让更多的人在人生的漫漫长夜与尘嚣中,读一句“只要我愿意,我就能顺着一颗露珠回到你的眼睛”,闭上眼,沐浴灯的诗意与阑珊,回归纤尘洗尽的感动,享受这入侵神经末梢的暖意与情怀。

 

2009.12.1

于福建莆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