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茶读诗:十首

(2009-08-17 23:16:30)
标签:

私生子

姿态

万物

兔子

丁成

莲花

分类: 交谈·诗评

◎在天上

 

唐棣

 

大概是我出生后的三四年

他从一堆木料中滚落

那天下着雨。他是湿漉漉离开人间的

 

母亲折下一支干桃木枝

想为他的小房间

布置布置,就像常日里

要他睡舒服一些,而这次一睡要很久

一路上的人都是肃穆的

我曾以为那是这辈子最苍白的节日

 

我把剩下的桃树枝慢慢劈成柴

烧火做饭,以后的日子还是在炊烟下度过

不长不短,我俩不见已有二十多年

你在天上太得意,太自在

只偶尔才看我们一眼

难怪我想方设法要把你从眼前抹去

 

向来写人物难,写亲人更难。感情是个微妙的玩意儿,要把火候拿捏得准确,让感情像暗潮一波波涌来,推动微微波荡的海,这藏而不露的情感,着实是难。这方面的功力,唐棣绝对得益于他的小说创作。我读它到纠结:这思这怨这念这恨,难解难分。我感觉它老早就存在在那里似的,好像是他在我耳边说着这么一件事,在我眼前一五一十呈现出这些细节,是画面。它确实存在了很久,从他出生后的三四年开始。直到那天他对我说:“我责怪了我父亲。”我不能安慰什么,这些年的艰苦,对他和母亲来说,并非“责怪背后是爱”这样虚无的话能安慰的。关于这首诗,不能多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一出来,北岛就将它选进了他们的诗选,在另一个刊物也上了头条,几乎是同时间的事。

 

◎静室

 

七夜

 

隐匿的光线在静室中旋转

我独自扑蛾,像蛾在扑火

一个幽暗的吻同时在坠落

像轻盈的雨珠躲进花瓣

遥远的闪着睫毛的一个海

因星星互相交叠而愈加柔软

零散的幻觉左右了时间

我只能相信它会自行退去,又汹涌而来

如此这般,谁也不是囚犯

却有无比的重负让人日益迟缓。

 

    七夜擅长诗,洋洋洒洒才气逼人不在话下。他的写作即有着西方的意识与形态,又透露着浓郁的古典风骨。我倒喜欢了这首小诗,一股封闭和幽暗的静思,却又抵达了星空,突破一己,在体内、在意识中、在静室、在万物间……一切皆可置换。“我独自扑蛾,像蛾在扑火”跳出自我却回到循环的本质——一切来而又去,去而复来。“睫毛的一个海”“因星星互相交叠而愈加柔软”静却是动,细腻却又浩瀚,幻觉与时间的自由加深了“负重”与“迟缓”的囚禁,是这“静室”无边的暗涌,读来便是最后一句的滋味了。

 

◎中国公民

 

丁成

 

在我即将死去的那一刻

忽然很想很想履行

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可是,现在已经凌晨两点五十七分

所有人大机关都已沉睡不醒

国家不可能因为我,而叫醒所有的代表

 

我只能在这个凌乱的客厅里

将就一点。肃穆地对着白墙上的黑影子

举举手,张张嘴,鼓了鼓掌

 

不一定要有动静,不一定非得出声

伸伸手,该干的已经干了

张张嘴,想说的已经说了

 

如果马上就要死去,无论如何

我也很自足了,毕竟

我终于体验了一回这个国度的民主

 

    这首诗在假设与是非之间,清晰地表达一个中国公民想在临死前体验民主的普通愿望。国家、个人的真实和虚无背后,也许从未有人想过权利和义务究竟在自己手中实现到什么程度。生前身后,假设像一根手指轻轻就可摧毁一栋空虚的大厦。以一种荒谬和无厘头的思维反向勒出民主的轮廓,自足亦是自嘲。丁成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无不体现对现实社会、生存现状的关注和反思,难得的是,他的大气有足够的思想和意识深度支撑,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干净、直接,有力拔千斤的力量。丁成不愧为八十后真正的先锋。

 

◎在鸡鸣山

 

张小美

 

 

山路寂静而远,不陡,

容我细察万物,新鲜又好奇。

除了松树,大部分物种都叫不上名字

这是花,那是树

一只小蜜蜂停在头顶好几秒

悬而未决

像要与我相认

 

 

一棵树的根须通向哪里

我坐在长条木凳上,想起她的前世

伤过刀斧,泡过苦水

 

有一阵子风很大,树叶纷纷翻动

之后,阳光投在空凳上

无声无息

 

 

我想找什么

以至于非得爬上山顶

山顶空无一人。天空湛蓝,投我以怜悯

 

 

我爱这山河寂廖,

我爱这兵败垂成

 

 

短松生出新绿,生出

一派天真蛮横的稚气

和风吹来,松果滚落,醉态踉跄

 

好似明月高悬

照耀墓碑,惜羽之人披上斗篷

 

我走到山坡下

拣回这枚褐色的松果

 

 

一株红枫告诉我

孤独的重要

她要我回到山中

并许诺给我一片宽阔跳跃的山林

我同意了

 

在下山的途中

仅仅一个小时

风向陡变

乌云过境,似有赴死之心

 

    每每陷入小美的诗中,一首又一首……总是不知不觉被她独有的空寂之悲所吞没。如同她自身一般的沉默,点一根烟,独看世间。她总能清晰地传达着世间万物在她内心的投影,万物都处于她的世界,自成哲思。这首《在鸡鸣山》展示着她在诗中更为强烈的意志和透彻的观察,在语言上力拔千斤,韧性十足,姿态端庄而决绝。深深震动于它生动准确背后所传递的孤独与距离感:“短松生出新绿,生出/一派天真蛮横的稚气/和风吹来,松果滚落,醉态踉跄”精炼的短句和语气令这春意雀跃的景致投向山林的更深处,逼向生死的距离,像是走在彼岸。小美之心早已融入万物,与它们对话,而它们却始终在她的彼岸。

 

 

◎桃花劫

 

灯灯

 

我反对桃花又种下桃花,春天留下的病根

此刻正在发作:一树神经质的果子,红的,青的

剩下还没成形的,正在暗自观察风向

我迷惑那些

看不见的时间的毒瘤,日复一日,为树皮增厚

在它里面,供养着我的亲人,朋友,有时

是我自身

现在,我的难过显得多余

也显得雷同。

 

灯式经典,至少在语言的某一路上,当下无双,当然,这并非她在此诗中的表现。今年她在《她》、《一张十块钱》、《敌人》等作品中显示出惊艳的力量,以掘进的姿势面对自己。在这一点上,她是勇敢的:犀利和探索,不可避免要牺牲过去风格所形成灯灯语境中飞一般的美妙体验。陌生与自然总是对立的存在,不可过于苛求外在的统一。在神经末梢依旧的纤细中,上一层远山的青灰,用词也更为大胆、陌生、犀利,逼视内心。此《桃花劫》的桃花正在裂变。桃花不再是极具审美享受的粉粉与在莞尔中等候别人欣赏的美,它作为更为广泛的存在——存在本身,包括行为,做出直接的批判和质疑。她把象征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既是人为的果子,亦是世间的温床。自省在内而表现于外。在此,可见诗人价值所在:并非当下作品本身,而是她可遇见的潜力与可能。

 

 

◎流水云烟

——给S

 

三米深

 

我们是彼此梦中最寻常的过客。

——题记

 

像换一种方式,叙述曾经的往事

继续多年前中止的夜谈

 

相同的地点,吻合的时间

继续聆听你的悲伤,仿佛只有悲伤

 

才是真切的,距离从而

近在咫尺。直到窗外的夜色

 

相约散去,我们因遥远而亲近

因为熟悉而陌生。陌生人

 

这些年,我停停走走

你去而复返,我们总是擦肩而过

 

断断续续的日记留下了

多少空白,你又用多少梦去弥补

 

穿过城市的流水云烟

将昨日的岛屿一分为二

 

将我写进你此去经年的梦境

我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与你诀别

 

约好永不再见的时光

相约好五十年以后隔世般的重逢

 

外面的世界不知走了多远

只有我们一如既往还站在从前

 

陌生人,你看这样多好

我们就这样恍然走到了现在

 

可以不必想起,无需怀念

你是一个不必生活在我记忆里的人

 

我不曾预料到今天的你

也不用担心明天,我们重回陌路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抒情年代几欲走远。一若“流水云烟”,以典型的含蓄和淡泊,轻抹跌宕浓烈的青春。当众人忙于先锋,忙于反逆,忙于帮派、批评与相互认可时,一年轻诗者随手张开夜幕,走进自己的月下。月圆月缺还是那月,人来人往终是他人。表面看,这是一首知己之诗,更是一支无情之歌。倘若你无法理解“人生无需朋友”所藏匿的渴望,也就不必理解知己之为“陌生人”的纠结与彷徨。全诗在翻转中持续推进,从过往到今昔又至相约的时光。说着“悲伤”却读出“幸福”,说好“永不再见”却又重逢,说着“不必记忆”却又难以忘怀。“你是一个不必生活在我记忆里的人”“也不用担心明天,我们重回陌路”在此,挥之不去的情怀、信任与辗转,浓郁而隽永。若不细细体会,此处容易误读,而妙趣恰恰就在这里。

 

 

 

◎野草

 

淡了

 

你将不再被我记起,亲爱的,今夜,我的胃痉挛,我的呼吸急促,

我不断的咳嗽,我记起一台报废的柴油机,它的内部变形

我的头上扬,我的眉微蹙,我快死了,你见过死去的灵魂么,拨弄吉他

的手已然龟裂,我将如何为你弹起我的歌谣?一枚纽扣被遗弃在雨中,泥泞里,上面

我曾细细雕满时光,亲爱的,如果允许,我将为你洗出

一朵美丽、忧伤、锈迹斑斑的莲花。我将衔着她,在雨中裸奔

像一只狼。奔你而来。我要抓住你。这时我目光熊熊,却记不起你的模样。丝毫也记不起

 

从形式上,这首诗的句子极尽铺张,内里极尽压抑。我突然想把题目拆开来,一个野,一个草。这样一来,文字中的质地就浮出水面了,一种自发的野性,像一匹被勒住的猛兽。草,低矮,随时可被踩在脚底,是一种在生活中极低的姿态。野性和低姿态却显示了极其强劲的生命力,自尊与内省。从野草实物标本打开身体,打开他人,并把刀指向自己——野草兼具了双重指向。温柔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颗心的存在,他的精神中希翼和盛开着“一朵美丽、忧伤、锈迹斑斑的莲花”,爱却也是野性不离不弃的缰绳。这是个精神缺失的时代,对于自主的奉献,对于价值的审判,对于一颗心的觉醒,现实就是绞刑架。他正在上升。这所有的句子,构成整体的冲击,是巨大的。向内冲刺的力量,从语言开始,将意识深处的反叛和质疑搅动起来。有一种冷,是内在火焰燃烧的极致。

 

 

◎沙尘暴

 

余小蛮

 

肮脏的早晨树叶是灰的

鸟是灰的

街道、云层,孩子们是灰的

我是灰的

裙子是灰的

手提包是灰的,嘴唇

是灰的

鞋子是灰的

花朵和栅栏是灰的,城市的乳汁

是灰的

沙尘暴袭击了这个城市

又在预谋下一个

洗衣工的订单太多了,她们被灰色的纸

埋住了

水也变灰了,后来

后来,

骨头也灰了,因为喝了灰色的水

人民的头发和鸟巢里的新蛋都灰着

好像很久没有好好洗个澡

 

无论表达什么,小蛮都无法掩饰自己是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她的诗中,你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她或沉静或激烈的情绪,剔透、真诚、童真是她的品格,在尘世中守护一颗水晶之心,容纳一个沉甸甸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那么美好,有沙尘暴,灰把一切都裹得严严实实的。想来,这并不好玩。色彩足以勾勒它的形态,它给人们造成的困扰。被裹住的事物本身,无法显露出它原本的色彩——确立真正的自我,还原事物最本真的形态是小蛮一贯的精神追求,在她的其他文字中也都有鲜明的表达。读这首诗我想到了两个词:吞噬和渗透。吞噬是外在的,渗透是内在,“骨头也灰了,因为喝了灰色的水。”这句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笔调轻松诙谐,却有阵阵哀虑袭人。这是纯天然的语言姿态——虽然“我是灰的”但她的语言和姿态正表明了一种对抗和坚守:“我的心,依旧是透明的水晶。”

 

 

◎兔子

 

吕楠芳

 

“如果我怀孕了”

兔子说

会像爱我一样爱我的私生子

从不工作的她会为此开始工作

从此忘记写小说这回事

从此远离万恶的噪音

带孩子去远处的山边

摘白云为耳

窃听神的喧嚣

并且用紧致的生活

强迫他发射出天才的光

兔子兔子

你会这么做吗

你会像爱我的私生子一样

爱你自己吗

 

吕楠芳在九十后诗歌的表现中算是很优秀了,意识和表现力俱佳,关键是在她的诗歌写作中透露出不被束缚的一种可能性,令人她未来的写作充满期待。这首《兔子》明显带着童话与理想主义色彩,暗含对现实的碰撞、成长和取舍。“私生子”从本意上看,反应着当下环境,是社会中比比皆是的现象,而“兔子”和“我”的关系,却并非稳定的一种社会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假设,源于(人与动物)本性之爱,令人动容。然而,在诗歌背后,却透露着内心的不安全感与焦虑,往往理想与现实是背道而驰,爱他人的同时,往往不知如何爱自己。其实读这首诗并不需要解释什么,淡淡的忧伤,童话与爱的色彩,自然而迷人。

 

 

◎债务

 

马梦

 

一生下来

我就负债累累

和我的父母一样

注定要还一辈子的债

我拼命吃饭

替我的父母发育

我打开课本

替我的父母读书

我把仅有的一亩三分地

还给国家

把祖祖辈辈欠下的爱情

还给一个女人

把青春还给机器

把梦想还给楼房

把绿色还给大地

把自由还给风

 

审视是一种难得的品质。这首诗说了出为“人”本身,那种无法摆脱和抗拒的既定命运和现实安排。作为依附和攀附的责任,相对于人的原罪来说,这种债务是否可以被称为“原债”?无论是否心甘情愿,无法否认的是,一个人总是承载太多目光,被给予,就要被索取。宏观上我们要背负那么多殷切的期望:父母的,朋友的,爱人的,梦想的,社会的……活着,于己于人,都是一辈子的捆绑和奉献。从狭隘上讲,这种关系是因人的本性而生,它叫自私。诗中没有崇高的抒情,只有沉甸甸的一代人的背负。从时代上来说,肩负新世纪使命的年轻一代,更渴望在天空自由翱翔,甩开一切束缚在身上的“爱”和“目光”,做一个最真实、最恣意的自己,与前时代甘于命运和妥协的伟大姿态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是带着质疑和批判以及自我批判的姿态走在路上,质疑的对象却并不仅仅是一代人,更是对所谓崇高、伟大和爱的大剥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