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诗◎伴侣  评

(2009-03-01 00:13:13)
标签:

面包屑

短诗

伴侣

脚板

罗曼罗兰

杂谈

分类: 交谈·诗评

◎伴侣

 

这多好,在阳光中
吃下烂豆芽、面包屑和发黄的雨水
脚板和土地正相互安慰,所以
他笑了。身后拖着的老伴已死去多时
像尊菩萨,被他亲昵的供着,以水和的泥土。

 

葛藤飘飘:
  罗曼罗兰在他的不朽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提及:一切艺术皆有其虚伪的一面。包括诗歌在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中,也有一种外在形式的自我羁绊。也正如罗曼罗兰接着谈到的任何读者完全可以想象的那样:只有真正的勇士如何如何,通过什么什么如何如何等等。抽象地不涉及具体语境和文本地讨论很容易,也很简单。
  但是我至少知道,在某些诗歌作品中,很多作者试图以违背传统审美方式的写作手段来求得诗歌的真实性,比如巫小茶以出乎意料的这首《伴侣》。这首很短的诗歌中,我们很难评判,作者如此凄厉地写道:烂豆芽、面包屑、发黄的雨水以及他拖着的尸体,究竟是一种扩大化的现实批判,还是一种象征批判?
  某种艺术的狂野心态,盖过了普通意义的批判性,“伴侣”两字突出的不离不弃,使得我们对“他”的疯狂行为产生了理解,死去的似乎仅仅是躯体,而根治于内心的神圣性和狂热能够驱动“他”,保护着一个腐朽的外壳。“伴侣”在这样的描写下,可以扩展到一定的范围,也许是一个理想,一个信念等等。女性作者的爆发力,描写中大胆的自然主义倾向,在这篇幅度极小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难读懂。但其表现形式的独到之处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精彩的。特别是以悖论的方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成波浪般起伏,巧妙地反映了这种复杂的现实场景,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空灵部落:

对于诗人巫小茶的认识已是有了好几年,那时她是个校院诗人,名为潇潇枫子。在各个热闹的诗歌论坛和各种选本中多能读到她的诗,印像甚好。

今年5月,我在其博客中读到《伴侣》,一下就被这首厚实、充满人性和悲悯的精彩之作所吸引。后来也在别的论坛上读到,反复感染着我,让我看到了诗人内心的美和人世的沧桑。芷水总版能推荐给大家,可见好诗是能为读者所共识的。

这样的诗可能很多诗人都不会去见识、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表达,不少诗人均是在那些小情调中陶醉着,但巫小茶对社会现实的高度观注、其良知的及时醒悟、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对伴侣的深入理解、对诗艺的充分展示,浓缩在这五行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不变的天空:

   联系此组诗的总题“路过人间”,就让我想起了天仙下凡。其实天仙为什么下凡,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人间有情。所以七仙女会董永、织女会牛郎,演绎出很多惊天动地的爱情传说。
    爱情是浪漫的,女孩子家家,谁没想过红绡帐里当新人啊?谁没唱过,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啊?谁没对爱情、婚姻有过浪漫的憧憬啊?但有谁知晓,那该是怎样一个浪漫得无比平凡的过程!
    当七仙女变为凡人不再得到神助,要和董永为柴米、油盐、酱醋过活之后,当唱歌的女孩子要把爱情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之后,有多少人还能体会到它的浪漫?
  我以为诗作者的《伴侣》,就给我描绘了爱情婚姻的另一种“浪漫”,短短的五行诗,给了我长长的感动。
  1、“这多好”一句前置,强调了“他”满足的心理。紧接着才来回答为什么:“在阳光中/吃下烂豆芽、面包屑和发黄的雨水/脚板和土地正相互安慰”。原来竟是如此的“好”:这豆芽虽烂、这面包虽只剩面包屑,但这就能吃饱;刚下过一阵急雨,落在土洼处,形成黄浊的一片,但这就能解渴;为了保持体力,“他”努力吞咽着这些,“他”大步走着,“脚板和土地互相安慰”发出嚓嚓的摩擦声。
  2、“他笑了”这个神态的描写,我以为是极真实的。我这样来分析:这是带着天堂般幸福的笑。“老伴已死去多时”,或许他们没有子女,或许子女不在身边,更或许子女皆不孝,只有“他”和“她”相依为命,但他们幸福地拥有着彼此。“他”或许是用拖车、更或许只是用两手拖拉着“老伴”的尸身,他用满地的水和泥土菩萨般供奉着“她”,然后,“他”带着满足的笑意、步履蹒跚、但却是坚定无比地、与“她”共赴天堂的圣地。
  这,还不能感动得天仙路过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