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麻药系列之一——相爱吧,终有一散的人们
(2011-04-07 15:13:37)
标签:
爱的艺术 |
相爱吧,终有一散的人们
邓波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13:30:21
纪尘是我喜欢的作家。
她的文字干净洗练,读她的《寂寞与爱》,字里行间流溢出的对自然及一切生灵的敬畏与悲悯,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挚,读之很容易受到浸染。
是我喜欢的风格。
纪尘是南宁人,瑶族,长相和作派都有点像吉普赛人。有人将她和三毛类比,但在我的感觉里,这是两个很不同的人。
她的游记,自成一体。
她喜欢做背包客,可以怀揣几千块钱独自游历四个国家。其间的历险,透出的大胆和智慧,以及对不同种族人们的深刻理解,通过她极富现场感的文字,传达给每一个有着同样的出走梦却宥于现实的种种羁绊无法成行的读者。那似真还梦的生活,远在天边又似乎触手可及。
美丽,智慧,有才华,却难免独饮孤独的命运。
这是所有追求精神独立的女性的悲剧吗?或者,对此,就像一首诗里所说,应该是说不上悲,也谈不上喜?
这是不是一切独来独往者注定的命运?
纪尘远离南宁,来到大理。建立起自己的远方客栈,给自己一个安妥,也给远方的人们。过程有些艰辛。年前不知是不是因为过度劳累,甚至晕倒在地,磕破了额头不得不半夜到医院缝针。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子。
正在进行着她的又一次出走式的游历。
相爱吧,终有一散的人们。
这是纪尘的文字,也只有纪尘,才有这样的文字。
是啊,当你经历过分离,当你触摸过死亡,你才会明白,终有一散的含意。
活着,却再也不能相见。
相见,却已永远无缘。
有那么多的东西未及表达,可是那个人,已经再也看不到,再也听不见。
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死亡,是多么冰冷的字眼,是多么彻底的分离。
爱,源于活着的不易。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人,或一些人,相互温暖,相互抚慰。
弱小的我们,离开爱就难以存活。
而今的我们,是不是有能力给予别人,更多的爱,更多的温存?
近处的人,远方的人。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亲人。
当你难过,你可以不只是向隅而泣。
当你软弱,你也不需要假装坚强。
你可以说出,我在乎。
当我们不再纠结于爱与不爱,当我们不再纠缠于孰是孰非,当我们不再需要别人的肯定,当我们有足够的能量,足够的胸怀,足够的豁达,包容一切。
活着,仅仅是活着,只此一生,只此一次地活着,就已经是足够的幸运。不管父母在何种情形下将我们带临人世,不管他们做得是不是像我们希望得那样好,生命,对我们,都只是恩赐,而非怨恨的资本。
于千万人之中,你遇到了他,而不是别的人。
这就是缘份。
年少轻狂时我们不信命,但是人到中年,很多人学会了承认吸引力法则,学会了臣服命运。
一切都只是,因缘际会。
请学会说,我接受我自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请学会说,我接受你们为我的父母,最好的父母。
请学会说,我接受你为我的丈夫,最好的丈夫。
请学会说,我接受你为我的妻子,最好的妻子。
请学会说,我接受你为我的孩子,最好的孩子。
心存感恩,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能活得更好。这是所有给与者应得的部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只此一次的生命。
停止怨恨,不为别的,只为怨恨不是解决之道。很多时候,它伤不到别人,只伤及自身。
爱的需要,也许源于我们内心的脆弱。一颗足够强大的心,吸风饮露一样活着,而且有足够的能量,温暖更多的人。
很少有人认真地想过,什么叫有生之年。
只此一生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才能活得更充分?
生也有涯。接下来的时日,我们又应当怎样活着?
——当有一天死亡来临,希望我们可以说:我活过,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