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炎三年七月张浚领亲兵去陕西干嘛?赵鼎说:朝廷派张浚去招陕西兵来护卫行在。

(2023-10-22 10:46:43)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杂谈

        关于建炎三年五月朝廷派张浚去陕西的原本意图,李流谦所撰《张浚分陕志》说是护卫川陕,赵鼎在建炎四年二三月间的奏疏说张浚去陕西只是去招兵,因为当时陕西已被金人占领了大半之地,也没有保卫四川的任务。绍兴四年九月朝廷派赵鼎出使川陕,又说张浚向皇帝承诺太多,以致未能收复陕西,所以被常同辛炳等人认定张浚轻失陕西五路之地。我们看看建炎四年春御舟靠岸后,作为御史中丞的赵鼎所条具的事宜。其中就说关中半失之,陕西到四川也有便道可行,朝廷也没有让张浚守四川的意思。

其《論西幸事宜狀》曰:

臣昨蒙聖訓條具目今事宜,除已奏聞外,臣竊惟東晉渡江,全有淮甸,羣賢協力,僅保一隅,亦以其外無陵侮之憂故也。今強敵南侵,視大江如履平地,淮南故非我有,而江左郡縣,凡都會形勢之地,悉經蹂踐,其視東晉萬萬不侔矣。雖欲立國於此,其可得乎?況能平定齊魯,恢復晉趙,定建極宅中之計,惟闗中奧區兵民可恃。太祖皇帝時,巳有遷都之議。

陛下必欲經營中原,當自闗中始,今闗中半失之矣。欲經營闗中,當自蜀中始。欲幸蜀中,當自荊南始。雖然,漢中鄰長安,而興、利鄰秦、鳳,太平之久,負販往來,山谷險絶,皆成蹊徑。昨長安潰兵,徑趨興元,全無阻遏。自興元趨劒門,更無棧道。而劒門之間亦有便路可至成都。然則蜀中所恃之險,尚須措置,使絶不通行,然後可保。

張浚之行,專委召集西兵,未聞營度守蜀也。今岳鄂路通可,擇使臣三兩人齎詔付浚,及選除利州關峽等路監司守臣,委之協謀,為守蜀之備,俟浚回報,然後決意西行。且駐荊南,徐圖所向,為今日計,無逾於此者。謹具條畫下項。臣嘗謂天下之事,必有一定之論。匹夫之謀一身,商賈之謀一家,亦不可繆。悠然轉徙,終無所守,況欲立國為久逺之業?去歲四月初,陛下發臨安,幸建康,慨然有克復中原之意。臣嘗上言,欲守江南,當以淮為外戸,乞早發諸將屯守淮南,委杜充節制之兵。既不遣充,亦不行淮,卒不守也。後欲守江,以民丁為兵,以王羲叔為使。臣嘗上言,民不足恃,羲叔不可用,言卒不行,而江亦不守也。始議廵幸,不敢為戰守之策,間闗水陸,棲泊會稽及洪州失守,複幸平江為決戰之議,已而興國有警,進不能前,則移蹕四明,自始及終,元無定論。儻林之平,所遣海船不到,則束手端坐,更無脫免之計。每思及此,為之寒心。故臣謂廵幸之宜,願以今歲為戒也。今秋既不可再登海船,則舍上流荊襄之行無術矣。臣區區愚陋,不足仰承睿訓,惟陛下決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