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哲宗昭慈孟皇后生年、祖父随、父亲在以及其兄弟姊妹考述

(2023-09-13 08:50: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关于哲宗昭慈孟皇后生年、祖父、父亲、兄弟姊妹的考述


《宋史·后妃·哲宗昭慈孟皇后传》对于孟氏的出身、年龄等含糊不清,甚至有严重的错误。首先涉及孟氏父祖的錯誤,《孟皇后传》曰:“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今属河北邢台市管辖),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之孙女也。……进后父合门祗候在为崇仪使、荣州刺史,母王氏华原郡君。”这里,很容易让人誤以為孟氏父曰孟在,祖父謂孟元。但實際上,孟氏的祖父不叫孟元,而是孟隨,孟元是其曾祖父。父孟在时为合门祗候,祖父曰孟随,曾任内殿承制、合门祗候,建炎二年冬郊祀追封为秦王,绍兴元年冬郊祀,追封为魏王。孟氏祖母曰张氏,元佑中孟氏册后,张氏追封徐豫国夫人,建炎二年冬郊祀追封为秦国夫人,绍兴元年冬郊祀追封为秦魏国夫人。父孟在因孟氏册为皇后,故自合门祗候进封荣州刺史。绍圣三年九月,皇后孟氏以罪废,父荣州节度使孟在被贬,因孟在自請,乃以武安军节度观察使留后致仕,任便居住,不久即郁郁以终。建炎二年冬郊祀,被赠太师,追封歧王,绍兴元年冬郊祀追封韩王。孟皇后生母王氏元佑七年冬郊祀,即被赠诰为华原郡君。王氏去世的时间大体在元佑七年秋冬之际,也就是孟氏五月被册后之后至当年郊祀之前。建炎二年冬郊祀与绍兴元年冬郊祀都被追封,绍兴元年冬王氏被追封为韩豫国夫人。值得一提的是,孟皇后生母王氏出身于士大夫家族而非武將家族。孟氏外祖父王广渊亦名家,然其人好交接权贵,所辟将佐皆妄佞。故为神宗所不喜,神宗曾谕令宰执与书戒谕孟氏外祖父王广渊。其孟氏册后之由,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元佑七年二月卷”下载曰:

二月乙卯,太皇太后始宣谕云:“近选得九家十女,惟孟家女最可,但长三岁,然颜殊未及。”岩叟曰:“不知是正出否?”应曰:“王广渊女嫁孟在生此女。”大防等因言:“只恐为勘婚,又难成就。”太皇太后曰:“今台官郑雍、杨畏,谏官虞策、姚勔总有文字,乞不用阴阳之说,亦欲与公等评驳,更不勘婚如何?”皆赞美。大防因言祖宗以来俱未尝勘婚,太皇太后纳其言。

而对于孟氏外祖父王广渊,史传王广渊深得英宗喜爱,而神宗皇帝对其人品与行为颇为不悦。《宋史·王广渊传》曰:

王广渊,字才叔,大名成安人。庆历中,上曾祖《家集》,诏官其后,广渊推与弟广廉,而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编排中书文字。裁定祖宗御书十卷,仁宗喜之,以知舒州,留不行。英宗居藩邸,广渊因见昵,献所为文,及即位,除直集贤院。谏官司马光言:“汉卫绾不从太子饮,故景帝待之厚。周张美私以公钱给世宗,故世宗薄之。广渊交结奔竞,世无与比。当仁宗之世,私自托于陛下,岂忠臣哉?今当治其罪,而更赏之,何以厉人臣之节?”帝不听,用为群牧、三司户部判官。加直龙图阁。

……

广渊小有才而善附会,所辟置类非其人。帝谓执政曰:“广渊奏辟将佐,非贵游子弟,即胥史辈,至于濮宫书吏亦预选,盖其人与时君卿善。一路官吏不少,置而不取,乃用此辈,岂不误朝廷事?已下诏切责,卿等宜贻书申戒之。”卒,年六十,赠右谏议大夫。

以王广渊被遇英宗故,英宗皇后高氏乃力主以王广渊女嫁孟在所出孟氏为哲宗皇后。当然,孟氏颜色不殊,且不识字,又不善歌舞书画,不像刘婕妤一样能够阿顺两宫,且年纪还比哲宗大了三四岁,这样的女子得以册后,应非正常。考元祐七年冬郊祀时,哲宗皇姑姑、英宗与高皇后之第三女韩、魏国大长公主与皇后孟氏驾牛车十余辆,与天子百官争道,足见英宗大长公主之霸气侧露。而孟氏之所以得以册后,应该与孟氏祖母张夫人有关。孟氏祖母张夫人或出长公主驸马张敦礼之族。若非如此,孟氏如何得以从百余公卿之家送入宫中备选的秀女中脱颖而出,而被太皇太后高氏钦点为后?韩、魏国大长公主应该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推举作用。而且,在决定以孟氏为后之际,太皇太后高氏一直要求勘婚,也就是要看赵煦与孟婵的八字是否相冲,而宰执吕大防等以谓若要勘婚,必致生变,又会延误小皇帝的婚事,因此便让臣僚上劄子免于勘婚。

孟氏之亲族,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所载,孟氏封后之际,右宣德郎孟昌龄便以亲近身份,与内殿崇班孟固、三班奉职孟禋及荥阳县尉董柏(孟皇后亲姊夫)等人一起,“乞赴阙朝贺”。此外,孟氏在元佑时有兄孟彦弼与一尚未出仕之弟。此后,孟昌龄在徽宗时依附蔡京,与其子孟扬、孟揆把持都水监使者近二十年,负责京师水利兴修大事,仕至正三品的保和殿大学士。父子皆官至侍从要职,可谓一时显宦。在孟后亲族中,孟揆、孟钺、孟景初等人知名。孟揆即孟昌龄之子,曾奉旨主管修筑京城艮岳。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在靖康元年二月初五日抗疏请用李纲掌兵,以及催促少帝即召范宗尹、朱梦说入朝,这些举措为孟氏家族的复兴而留下的后门。孟景初则是北宋末教坊使,《东京梦华录》书中屡次提及此人。其后,范宗尹在建炎四年五月拜相,大肆起用同党,成为因张邦昌而复位的隆佑皇太后在朝中的得力助手。虽然孟昌龄父子兄弟在靖康初,因被李纲之党御史台臣许翰和太学生论为大奸大恶臣僚而被行遣,但绍兴元年冬十二月,朝廷即以孟昌龄一族为隆佑皇太后近亲而被放还自便。

據朱勝非《秀水閒居錄》所記,孟皇后名婵,有一姊名{女监},略通医理,尝入宫为孟氏疗疾。荥阳县尉董柏亦乃孟氏姐夫,孟氏有兄曰彥弼與一弟不知名。孟彥弼有子曰忠厚。孟忠厚政和四年迎娶王珪孫女、王仲山女為妻,孟彥弼大約在政和四年五年前後去世,因孟忠厚妻王氏嫁妝而得以厚葬。孟忠厚与秦桧同娶王氏女为妻,孟嬋有姊妹有嫁入故相王珪子嗣為妻者,其長子王羲叔有一女入宫为徽宗婕妤,宣和四年为徽宗生下了小皇子,也就是高宗之幼弟。因这层关系,成為秦桧与孟忠厚在建炎紹興間彼此照应的政治基础。孟忠厚力舉秦檜為相,而秦檜在孟氏薨逝後保護孟忠厚不因明受中所犯而被清算。

除上述亲族人士外,孟氏于政和七年三月曾依据徽宗崇宁元年复废孟氏为华阳教主、妙静仙师御笔指挥,奏请因政和六年冬郊祀恩,以再从叔、进士孟师古于班行内安排。孟师古的仕履不见于他处,但应该是政和五年科举未能及第,故走郊祀推恩出仕的路子。

故于孟氏的生年,杨庆杰先生《宋哲宗之孟皇后生平与及政治角色考述》的研究论文中,依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谓孟氏长哲宗三岁和《宋史·高宗本纪》享年五十九岁的记载,推定孟皇后生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卒于绍兴元年(公元1131)。但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孟氏生辰在冬十二月十一日,而薨逝于绍兴元年夏四月十三日,故此孟氏的准确生年应该是神宗熙宁五年冬十二月十一日,即公元1072年。因为孟氏享年五十九岁虽是虚岁,但孟氏在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十一日即满五十九岁,逆推生年在熙宁五年而非熙宁六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