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炎之初,滿朝文武大臣,有幾個人是支持北伐迎還二帝宗室戚里嬪妃?

(2023-07-23 20:26:24)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军事

有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建炎元年五月初,命黃潛善、汪伯彥召能使絕域請和通問者,這些人前後有周望、傅雱、朱弁、王倫等人,最終因為斡離不在六月中暴卒,所以只有傅成行。離開行在的時候,護送的衛兵有大約兩千人,但過河之後,金人只允許宋使臣以五百兵為護衛前行,規定每日可以行七八十里。

為何康王建國之後,並無任何對金用兵的打算,反而一開始就是向金請和?遣使請和的主意是誰提出來的?宋史說是黃潛善汪伯彥主和,但實際上,主和不止黃潛善、汪伯彥,而是絕大多數朝臣都主和。靖康中金人兵臨城下時,少帝召集大臣會議,只有何栗、秦檜等三十六人主戰,范宗尹等七十餘人主和。因為城破之後有不少主戰臣僚或戰死或被俘北上,因此,圍城中從偽附逆臣僚都是主和請降者,包括呂好問張邦昌王時雍徐秉哲莫儔吳幵等。

此外,康王元帥府潛邸臣僚中,元帥府參謀耿延禧、外戚參謀官高世則都主和。耿南仲當時已經請老歸養了,對於這種大事不會怎麼發表意見。但就儒家觀點而言,靖康中耿南仲主和,是為了保護少帝,擔心少帝遭遇不虞。但少帝被俘北上之後,耿南仲作為陪同少帝十五年的大臣,雖然被黜責,但耿南仲也不敢公然請康王放棄救回二帝,所以提議遣使請和並得到施行的,絕不是出自耿南仲父子的提議。再說黃潛善汪伯彥,雖然二人都是少帝的棄臣,也主和,但戰與和對他們的私人利益相關度低,戰和皆可。

最不願意對金開戰一是剩餘的宗室戚里。特別是太祖裔孫,像顯謨閣直學士趙子崧,因為太祖的皇位被太宗繼承掉了,太祖裔孫百餘年來皇室的殘羹剩飯都吃不到,所以他們不希望二帝再回來作威作福。趙子崧在建炎元年五月中上疏說,戰爭的風險很大,大家不要打了,官兵皆無戰意。其次是元祐黨人子孫。哲宗紹聖初開始,元祐大臣子孫皆被行遣,當時其家不在京師的,子孫不允許到東京附近來,不准他們參加科舉考試,不准出任官員。這些人的代表主要是范冲和呂好問。呂好問是元祐丞相呂公著之孫,呂夷簡曾孫。
再其次就是哲宗廢后孟氏家族。孟氏作為元祐太后,從張邦昌手中接過了皇帝權杖,又交給了康王趙構,因此在南朝有很高的地位,最初幾年,小皇帝趙構只要孟氏開口,無不應允。建炎四年冬,孟氏生日,皇帝指示戶部,撥款一萬緡給隆祐太后孟氏為壽。當時大約二十緡錢換一兩黃金,一萬緡,可以換五百兩黃金。而當時張浚在四川陝西招兵買馬籌措不到資金,只好讓趙開對茶鹽酒的榷沽進行改制,下令各州郡開設釀酒作坊,準備好酒藥,讓居民自帶糧食到釀酒作坊裡來釀酒,而宣撫司每百斤酒收取三千文的賦稅和五十文的酒藥錢,其餘的場地是免費給釀酒的,不守場地租金。

此外就死皇帝自己也不想把父皇趙佶和皇兄趙桓迎還。畢竟,九哥不受上皇愛重,兄長趙桓也老是將自己當成肉包子去餵狗,所以,一旦換位,趙構自然無意用兵向金開戰,除非金人來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