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高宗御筆批秦檜及其黨羽:“面从而称善,退而与其党力攻之”

(2023-01-11 11:27:1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紹興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右僕射秦檜被罷相。在罷相的制書裡,綦崇禮草擬《除秦桧特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依前通奉大夫食邑食实封如故任便居住制》中,首先引用了宋高宗的一段最高指示,宋高宗給綦崇禮的御筆是這樣寫的:


御笔:

桧作执政日,范宗尹为相,凡有未尽善事,未尝与宗尹争议,每事私言于朕。宗尹既罢去,则曰:“若用臣为相,有耸动天下事。既而献二策,一则与南北士大夫通致家信,一则纠率山东河北散羣之人,愿归乡土者,差官管押前去。”此何理哉?近除权邦彦、朱胜非,皆面从而称善,退而与其党力攻之,可谓大臣欤?


其實,宋高宗是知曉秦檜陽奉陰違的品行的,紹興六年趙鼎之所以引秦檜出山,就是為了擠走張浚,後來趙鼎的佈局不成功,就說秦檜是張浚所援引,為的是擠兌趙鼎。當時張浚在江山,同張俊的部將一起在修築沿江淮的防禦公事,哪裡有空來管這些事?

綦崇禮草擬的秦檜罷相制書是這樣的寫的:

门下:王者循至公之道常,加厚于股肱大臣,高易退之风,欲曲全于体貌。维时次辅,兹解近司,式颁上印之恩,诞布告庭之命。左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提举修政局、江宁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四百户、食实封八百户秦桧,蚤矜志行,历蹈囏危,谓其尽节以事君,可膺大用,嘉乃脱身而归国,实慰羣情。擢置岩廊,俾参柄任。自初豫政,疑若献忠。从其长,则未尝争议于当然;私于朕,则每独指言其不可,遂令代相,倚以为邦务,推勿贰之诚,庶尽欲行之志。自诡得权而举事,当耸动于四方;逮兹居位以陈谋,首建明于二策。罔烛厥理,殊乖素期。念方委听之专,更责寅恭之効。而乃凭恃其党,排拫所憎;进用臣邻,率面从而称善;稽留命令,辄阴訹以交攻。岂实汝心,殆为众误。顾窃干于威柄,虑或长于奸萌。方悉屏除,尚图改事。遽辞机政,屡郄封章。诏谕莫回,留挽难强。爰升华于秘殿,仍赋禄于殊庭,以示优容,以昭眷遇。于戏!予夺在我,岂云去朋党之难?始终待卿,斯无负君臣之谊。往膺涣渥,勿替令猷。可特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依前通奉大夫食邑食实封如故。主者施行。


        翰林學士兼知制誥綦崇禮草擬的這道制書讓秦檜恨恨不已。直到秦檜將死,乃上疏自辯,謂當年首奏以劉光世的名義與金左監軍撻懶通書請和,後來在紹興元年秋又遣撻懶門客高益恭赴金軍前,謂以得趙宋權柄,可以開始議和了,於是,紹興二年秋,粘罕便親至雲中府使館,遣還宇文虛中與王倫。宇文虛中以未見二帝,不肯因此南還,但附奏金人的動向,並告知朝廷金人將大舉入犯四川。所以在紹興二年九月以王似為宣撫副使時,並未召還張浚,因為呂頤浩擔心王似駕馭不了吳玠等陝西大將,故此奏留張浚於四川。紹興二十三年秋七月戊戌太師尚書左僕射秦檜的奏疏這樣寫的:

太师、尚书左仆射秦桧言:

臣伏惟陛下昨自军兴之初,为宗社生灵计,躬至军前,权与和好。因上格天心,中兴国祚,臣至愚极陋,继亦将命出于自请。当是时,岂意有今日依乘风云之幸?盖捐躯殉国,万一近似,乃得与今日休兵保邦之大议,非偶然也。

靖康之末,邦昌僭号,臣独不戴异姓,乞于皇宗,不预背盟之议者选择继统。其后军前取出,欲行惩断,幸而不死,驱之远去。臣终不变初议,至为徽宗草书,以为南朝有子,不当相待遽如石晋。北朝虽傲岸自用,犹即遣人厚送钱绢至盈万数。后有传录至中朝者,其本尚在可考,不诬愚臣君臣之契,与立朝本末如此。

昨自初还朝时,首奏令刘光世通书请好,其后吕颐浩都督在外,臣又奏遣北人招讨都监[1]门客通书求好。未几,边报王伦来归,颐浩遂欲攘以归己,力援张邦昌友壻朱胜非来朝,继而围城中人綦崇礼与颐浩、胜非援邦昌时受伪命人谢克家复来经筵。当臣之求去也,陛下抚谕再三,恩意款密。臣独以书生,不识事体,以必退为真。是时颐浩乃与权邦彦同日留身,乘闲建言,以谓宰相之去,乃无一事。于是旋易台谏,拟请御笔,至崇礼草制之日,请以为据。

崇礼被逐,常以所得御笔公示广众,不知事君之体,至于如此。士大夫虽每窃笑,然臣以出处自有本末,后世当有公议,不必与此辈较曲直,故不论。今崇礼巳死,无子,独有女嫁谢克家之孙伋之子。若不收拾所降御笔复归天府,则万世之后,忠逆不分,微臣得君立朝,无所考信,实害国体。伏望特降睿旨,令台州取索崇礼所受御笔缴进,仍以臣今奏疏送付史馆,永以传信,不胜幸甚。



[1] 秦桧疏中之“招讨都监”,即秦桧建炎四年冬十月南归前在金国任官职时的主管上司金左监军完颜昌,又称挞懒。建炎三年朝廷遣使金军前求和,朝廷乃以迪功郎张邵为奉议郎等行之昌邑,于军中见金左监军完颜昌,并见前御史中丞秦桧在完颜昌帐前。金人以宋帝赵构愿去旧称号,故于建炎四年遣返秦桧以主和议。然秦桧所遣金挞懒门客为何人则史无所载,疑为虽秦桧南归之燕人高益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