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綱拜相后五日,辛炳进除左司员外郎。绍兴二年冬十二月又除侍御史,为啥?

(2022-12-22 16:43:44)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辛炳是元符三年登第的,但因论劾老乡蔡京,被蔡京赋闲。高宗即位之后,五月初五日既拜为丞相,当时李纲率领湖南勤王兵在淮甸屯驻,离行在南都有数百里之地,但李纲虽然受命为相,却迁延不肯急赴任以解危难。六月一日李纲至南京入觐,要求行遣张邦昌,结果导致粘罕大怒,其年冬即举兵伐宋,力图抓捕康王。六月初六日,便征亲党入朝,如许翰、胡安国、许景衡、刘珏、辛炳、邓肃、张所、马忠、傅雱、喻汝礪、李雱、胡珵、郭永、傅亮等。此外,靖康元年十月河北、河东宣抚司通李纲一起被钦宗行遣的官属共十七人皆被召復:責降人朝奉郎方元若,奉議郎裴廩,直秘閣沈管,朝奉大夫韓瓘、劉正彥,奉議郎張燾,承務郎鄒柄,宣教郎何麒,從事郎何大圭、劉默、張牧等十七人,並與差遣。方元若,桐廬人;嘗為秘書少監。裴廩嘗為鴻臚少卿;正彥,劉法子,劉法政和間為熙河經略使,死事。張燾,根子;根,德興人。燾政和八年上第第三名,仕至直龍圖閣,李綱妻兄也;何大圭,無錫人,與張燾皆嘗為秘書省正字;鄒柄,浩子,浩曾為撰李綱故父夔行狀;鄒浩,晉陵人,建中中吏部侍郎,嘗為樞密院編修官;何麒,青城人也。李綱之謫寧江也,元若等皆坐,累貶降。至是,悉複之。

 

李纲初相时,国家所失陕西、河北、河东、山东州郡才十余处,余皆为国家守。但三年之后,金军已经到了湖南长沙湘潭衡阳江西虔州等处。而这些为李纲所亲的人才,刘正彦发动了明受政变,辛炳则论劾了当年勤王功臣:吕颐浩与张浚。《宋史辛炳传》曰:


        辛炳字如晦,福州侯官縣人。登元符三年進士第,累官至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先是,蔡京廢發運司轉般倉為直達綱,舟入,率侵盜,沈舟而遁,戶部受虛數,人畏京莫敢言。炳極疏其弊,且以變法後兩歲所得之數,較常歲虧欠一百三十有二萬,支益廣而入寖微,乞下有司計度。徽宗以問京,京怒,以炳為沮撓,責監南劍州新豐場,尋提舉洞霄宮,起知袁州,移無為軍。靖康初,召為兵部員外郎。

  高宗即位,除左司員外郎,辭;未幾,起直龍圖閣、知潭州。明年,張浚調兵潭州,以炳懦怯不能,罷之,尋以起居舍人召,辭。紹興二年,復以侍御史召。首言今日公道壅塞,風俗頹薄,連疏三省所行乖失數十事,請諭大臣勿廢都堂公見之禮。時福建八州添差至百八十餘員,炳言:「艱危多事之時,冗食之官無益,當罷。」從之。

  蘇、湖地震,下詔求言。炳言:「大臣無畏天之心,何事不可為?」其言甚峻,由是宰執呂頤浩居家待罪,炳劾罷頤浩。知樞密院事張浚召赴行在,炳論其敗事誤國,浚坐落職。

  除御史中丞。時方遣使議和,炳方言:「金人無信,和議不可恃,宜講求守禦攻戰之策。」以疾請外,除顯謨閣直學士、知漳州,未赴而卒。詔:炳任中執法,操行清修,今其云亡,貧無以葬,賜銀帛賻其家,贈通議大夫。

        李纲与辛炳虽为乡里,但两人的人生轨迹不同。李纲早岁游于权贵之门,深得蔡攸、童贯、吴敏等人提举。辛炳却是个愣头青,看见不平之事就要大吼一声,结果把自己弄得半生沦落。因为蔡攸与蔡京父子不合,所以李纲才会起用辛炳以为己用。不过,因为辛炳还未到任李纲就被罢相,因此,左司郎的工作就不好再上;好在叶梦得与胡安国李纲都有交情,又将辛炳举荐以知潭州。

      建炎三年九月,川陕宣抚使张浚入蜀,行至荆州,以便宜要求辛炳派兵随他入川,但辛炳不肯,辛炳的管理能力又不太强,差点闹出兵变,因此张浚急于立威,就以便宜命辛炳对吏。这下,就成了后来史官所谓辛炳因私憾报复张浚的说法。

       建炎四年五月十一日,朝廷又征辛炳为起居郎。这时吕颐浩已经罢相,继任的高宗邢后之父邢焕的乡里姻戚年少的范宗尹,於是辛炳便再度被召。辛炳再度推辞。可见,辛炳不属于外戚党羽。

      绍兴二年冬十二月,吕颐浩、朱胜非为相,其时李纲所任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已经被罢,张浚的宣抚处置使也已经被罢,但张浚还没有被召回。故此,在这一次,也就是绍兴四年十二月初二日被征入朝为侍御史时,辛炳不再推辞,不过到任的时间在绍兴三年中。绍兴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有诏地方州郡各给装办钱三百贯于辛炳、常同、唐恕、张杲等人入朝,其诏曰:

    詔:“辛炳、常同、唐恕、張杲在遠之人,恐不能趣赴朝命,可令所在州軍各給辦裝錢三百貫以趣其行。”帝謂輔臣曰:“士人廉則貧,恐不能治行。”

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于绍兴四年七月辛炳被外放是因为与同列不偕,但很显然不是这个原因才被外放到漳州。说实在的,赵鼎有谋反嫌疑,绍兴九年也不过是出知漳州。张浚有轻失陕西五路之地等一大堆罪过,也不过是在福州赋闲。而辛炳自己在连续奏罢了两位勤王功臣之后,却也不过赏了个知漳州的官职。而且,辛炳还不曾赴任就死掉了。

从辛炳传来看,辛炳被罢的原因不是因为与同列不偕,而是反对高宗的与金议和。

高宗为了达成和议,可谓煞费苦心,排除万难,而且一路走来是遇佛杀佛,见鬼杀鬼。只要是反对与金议和的,一律有罪罢黜放废之。吕颐浩罢相和张浚罢宣抚使不是因为失地等过错,而是金人不喜吕颐浩张浚,而喜欢张邦昌的连襟朱胜非与其间谍秦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