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年冬,金人遣使來臨安議和,提出七大條款,其中一條便是索要秦檜
(2022-09-19 20:25:38)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紹興二年八月初,淮西宣撫使劉光世奏報金元帥丞相粘罕遣問安使王倫等南歸來議和,隨後金人又遣使來約和。這時左丞相呂頤浩不同意與金議和,認為應該趁機北伐,收復中原。於是便援引朱勝非,用席益之計以排秦檜。席益的主意是以秦檜結黨營私為名,將黨魁胡安國、李回、張燾、季陵等十餘人全部排擠出朝,之後,秦檜罷黜,其罪名是阻止國家恢復遠圖,並將秦檜之罪榜之於都堂,示以永不復用。於是朱勝非便順理成章地復相。
朱勝非復相本不為主和議,但九月初三王倫入見之後,將金丞相粘罕欲和之意奏明,且有提及主使臣尚在世者,如宇文虛中、朱弁、洪皓等。其年冬金人所遣議和使臣來臨安入見時態度居傲,提出了七項條件,大約是江北淮甸之地與陝西之地全歸劉豫,遣還秦檜,歲幣五十萬匹兩,等等,可惜,因為金人所提條款比較令趙宋深感屈辱,所以完全不曾記錄這次議和的過程與金人所提條款,如今可以得知的條款僅有朱勝非《閒居錄》中提及有七大條款,其中第一條就是遣還秦檜。此外,紹興四年九月侍御史魏口岡的奏疏以及使臣王繪《紹興甲寅通和錄》中所記,江淮之地以及歲幣之事。
但奇怪的是,紹興三年章誼、韓肖冑與魏良臣三次使金,其條款僅剩三條,其一是歲幣,其二是畫疆,其三求二聖南還,但前兩項都已議定,所未定者惟畫疆一項。於是,魏良臣紹興四年十月的出使,就是為了最後一項條款。不過,這一次,朝廷將歲幣的上限約定為銀帛五十萬匹兩。而秦檜遣還之事,金人不再提及。反倒是在十月二十九日金右副元帥撻懶約見魏良臣時,卻謂秦檜知曉大金最講信用,意思是,如果康王要想和議得成,還得起用秦檜來主持和議。
十二月一日,魏良臣王繪還平江行在入見,魏良臣對丞相趙鼎很是惱火,趙鼎找魏良臣問金兵虛實,魏良臣不答,要他去問王繪,說王繪已經詳細奏明,即金人有長平之眾。
紹興六年五月十八日,朝廷起用觀文殿大學士秦檜知溫州,趙鼎和趙珄之都說是張浚援引以對付趙鼎的。但事實上,秦檜八月初四入見看座賜茶,八月初九日張浚方自江上回朝入見。
當然,趙鼎說秦檜復用,趙張兩人都會被其反噬,則可能是以二人之力不足以阻止秦檜之復用。那麼,到底是誰要起用秦檜,豈不一目了然?何至於將此歸於抗金統帥張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