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一国游系列之十二
采访瑞士馆
瑞士馆梦幻般的夜景
瑞士馆似乎没有墙,金属丝网如同轻盈的瀑布从16米高度自然垂落,整个建筑似乎是清晰和朦胧的中间值。
在金属网格上,依附着两万个唱片大小的半透明红色圆盘。这些圆盘并非纯粹的装饰物,而是植物树脂蛋白材料的光电媒质,可以把光能转变成电能。这些生物树脂的颜色会通过细菌分解慢慢地变得暗淡,最终消融于自然之中,所以瑞士馆的外观,是缓慢的“动态”形象。这也是瑞士馆“低碳”的一部分。
![[转载]采访瑞士馆 [转载]采访瑞士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采访瑞士馆 [转载]采访瑞士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瑞士馆内的环廊,有很多这样的猫眼镜头。瑞士如何保护生态,如何利用阳光所赐予的一切,值得尊敬的个例和故事。人们需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心态应对气候变化。
过道的立式屏幕中播放着瑞士人所表达的欢迎之情
![[转载]采访瑞士馆 [转载]采访瑞士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瑞士馆内播放的IMAX电影《阿尔卑斯山》
瑞士馆,体现着阿尔卑斯的立体风情。城市的形象在下面,而绿色覆盖着城市的嘈杂。丰富而细腻的空间体验,未必来自对称美,而来自不对称、多轴线并且洋溢着流动感的空间美。
![[转载]采访瑞士馆 [转载]采访瑞士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是都市中的场馆吗?此时的疑惑都是那般唯美。
瑞士馆有着鲜花和绿草的屋顶,从5月到10月,似锦繁花是你方开罢我登场,呈现着一种轮动的繁盛。
让你换一个角度,给你一个俯视的机会
当缆车走出筒状的墙体,人们似乎真的来到了阿尔卑斯的高山草甸,此时你的童心也会在花草间美美地绽放。
此时的任何解说,都是多余的。这个时刻,最需要倾听的,是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