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采访法国馆

(2010-06-29 10:07:41)
标签:

转载

分类: 精华转贴
原文地址:采访法国馆作者:宋英杰

                                                    一馆一国游系列之十

        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法国馆是“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如镜的水面倒映着白色的网架。网架可以过滤炽烈的阳光,让馆内的光影很柔和,很柔软。

 

            [转载]采访法国馆
                                     法国馆的夜景

            [转载]采访法国馆

            法国馆的主题是:感性城市。按照建筑师的解读,美好的生活来源于感觉。

         味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它们的平衡和发散。

 

                       [转载]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淡雅的香味、青翠的色彩、喷泉的水声,合成着一种细节处的浪漫。或许很多设计者已经沾染了一种嗜古心态,过度怀念往昔,在古旧中捡拾灵感。但显然法国馆的设计所追求的是现代版的雅致。立体的现代城市绿洲。

 

            [转载]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一阵清风,一场透雨,高跟鞋走过马路的声音,老电影斑驳的光影,都可能是城市很纪实的感性片段。法国馆内,30多个大屏幕拼组而成的影像墙,关于法国城市的多重感官体验,人与城市间的“法式接触”。

 

            [转载]采访法国馆
                                   米勒的《晚钟》

       暮色模糊了人物的脸庞,但是没有模糊他们深厚而虔诚的信仰。

 

            [转载]采访法国馆   
      莫奈的《阳台》。据说当年,人们对于它的评价是:色彩过于生涩。

 

            [转载]采访法国馆

        梵高的《阿尔勒的舞厅》。被称为“综合主义”代表作,绘画界的“主义”实在太多了。

 

                    [转载]采访法国馆  
    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打破了传统透视法的禁锢,被尊为“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

 

            [转载]采访法国馆

                                  博纳尔的《包厢》

 

            [转载]采访法国馆

                                   高更的《餐点》

    作者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来自于法国奥赛博物馆的这些名家杰作,1848-1914年的收藏品,都体现着大师们各自独特的美学语言。当然,或许在他们各自的创作年代,他们的风格几乎都是“非主流”的,超越时代的思维和审美,往往是孤独的。

 

                     [转载]采访法国馆
      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  据说这些巨作保险额度均超一亿欧元。分乘专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转载]采访法国馆

            [转载]采访法国馆

  “第六感餐厅”后厨的现场直播,挑动着人们对于“法国大餐”制作故事的好奇心。栖于法国馆屋顶花园的“第六感餐厅”,号称环法味觉之旅,融汇了法国经典烹饪的味觉宝盒。

 

                            [转载]采访法国馆

                  法国馆的吉祥物--乐乐。它非常懂得“入乡随俗”。

 

    法国馆的另外一抹浪漫:法国馆还可以是浪漫婚典的举办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