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位新闻工作者对世博的采访,图文并茂的,一馆一篇地详细介绍着,于是连忙转载过来,就相当于自己去玩过了。
从去年开始就有人问我是否会去世博,我的回答就是否定的。到2010年了,世博开幕了,运转已经快一个月了,我更加坚定我的决定:除非有人请我,否则我肯定不去。
为什么?像我这样一位非常喜欢四处游玩的人,为什么会对世博的态度这么坚决?
首先,世博是个纯人造的,把世界各国的精华、精典、精彩汇聚一坛,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无从下口,光看就饱了;就算一样只吃一口,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惊喜、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至多会记得那么那么的好东西而已,至于每一个是怎么个滋味,恐难记忆。
各个国家的那些精华、精典、精彩,都是人们在遍访之后总结出来的标志性建筑,如果抛开该国、该地区其它的诸如环境、地理、气候、人文等因素的烘托,冷不丁地让我们看这些精华,不得个消化不良,也得得个索然无味、摸不到头脑。根本就谈不上体验,只能算做到此一游,浮浅地拍照留念而已。
其次,人那个多呀!想都不必想,听都不必听,就知道那儿必然人山人海!更何况现在官方报道的入园人数与日俱增(官方的正面报道基本上要辩正地看、从反面看、或者乘以系数地看),如果没见过人多是什么样子,那我倒是建议去感受一下。我们只不过是普通人,没有任何特权,所以只能遵守规则、老老实实地花大把的时间来排队。
出去旅游无非就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见识、开扩眼界、陶冶情操,但这里除了有可能增长见识、开扩眼界之外,如同蒸锅般的天气、人海如潮般的状观场面、两三个小时无聊地等待才能换来的十五分钟室内清凉......大多数人都会乘性而来,疲惫而归。感觉如何?“就那么回事吧!”其实挺无奈的。
再者,去了现场看不如在家看到的多。因为人多,想一天进超过三个热门场馆,已经是强人的标志!
如果跟团,花三四天的时候来回折腾,最多也只能在世博园里呆一、两天;如果自由行,热情也很快会在排队、高温下消失。倒不如看看网上世博、电视里的专题介绍、新闻工作者对世博的采访等等,增长见识、开扩眼界的功效肯定会强于亲莅。
还有位同事是这样评价世博的:不就是把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都摆在那儿,再有些当地民族文艺表演,加上点特色工艺品和食品吗?
说得多形象呀?!
总之,人多不去凑热闹。旅游景点,有些一定要亲自去,有些可去可不去,有些一定不要去。把这份钱用到造访真正的精华,跟这种人造大杂烩说:NO!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