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一国游系列之一
采访印度尼西亚馆
这是印度尼西亚馆的外观,既古朴又现代
先学一句官方语言吧:Apa Kabar!(你好!)
印度尼西亚,世界上的第一大“海之国”,拥有17508个岛屿。如果你在印度尼西亚每天游历一个岛屿,走完所有的岛屿,需要48年的时间。
印度尼西亚拥有300多个民族,600多种语言,是一个盛产语言和民族风情的国度。
印度尼西亚的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但从种类上,却拥有世界上10%的花卉,12%的哺乳动物,16%的爬行和两栖动物,17%的鸟类,25%的鱼类。所以她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度。
印度尼西亚馆入口处正在上演的传统表演,伴奏:“甘美兰”
(左)这个国家最具仪式感的乐器组合—甘美兰,声音清脆清越,有些类似中国的编钟。(右)哇扬戏
人们知晓巴厘岛,不仅因为风光秀丽,还因为著名的“巴厘岛路线图”,这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关。
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终年湿热,全然没有四季之分,既阳光充足,又雨水丰沛,咱们经常说:谁知道哪片云彩下雨?但是在印度尼西亚,哪片云彩都可能下雨。
印度尼西亚同样盛产图腾和面具,对天敬畏,对地虔诚,对海尊重。
婆罗浮屠,是印度尼西亚文明的一个精神符号
介绍两种印度尼西亚的绝对“特产”吧:
一种“农用器具”,叫AniAni,很“土著”的一种收割稻谷的刀具,一个以水稻为第一农作物的国家,在乡村,每家每户都有独特风格的AniAni。在这里,能种水稻的地方,一定会种水稻,只有土质贫瘠或低降水量地区,才会选择玉米或番薯。
一种咖啡,叫KOPI
LUWAK,译名并不文雅,叫“猫屎咖啡”,据说风味独特,售价昂贵。因为这种咖啡是麝香猫吃了咖啡豆之后的排泄物提炼而成。不久在世博园里印度尼西亚馆,人们就可以品尝到传说中的这种“极品”咖啡,但这或许比第一个吃螃蟹更需要勇气?
在印度尼西亚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讲解员的一句口头禅,“不拿多”。“不拿多”--我们可以使用环境资源,但我们无意掠夺环境资源。可见“不拿多”,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通俗的口译版本。低碳社会,需要崇尚“不拿多”的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