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理财——6000点进场玩基金定投居然赚了!

(2009-11-03 11:35:07)
标签:

基金定投

高位被套者

财经

分类: 家庭理财

    转载一下近来发现的关于基金定投的贴子:记者近日发现,不少网站的基金论坛上,基民又开始晾晒养基收益,一位基民自述,从6000点开始定投,目前有10%的收益,很多人不相信。
    记者随即进行验证,6000点以来坚持基金定投,现在真的是赚钱了。

  6000点定投的基民开始赚钱了

  牛年以来基金净值快速上涨,解套却依然是基民心中最大的期盼。然而,近日某些基金网站的论坛上,部分投资者晾晒起了自己熊市一年来的养基收益。

  一位网名叫猕猴桃的基民诚恳透露:前几天,一位朋友从6000多点定投到目前已有10%的收益,很多人都不相信。而本周一,猕猴桃把自己从2007年10月以来两只基金定投的清单一一呈上。每月25号定投两只基金,每月分别定投1000元,总计投入19次。两只基金自牛市巅峰以来,分别带来了近1%和9%的收获。此帖引来了其他基民的跟帖,有基民深有同感地表示,自己6000点定投的基金开始赚钱了;有基民欣喜地说,自去年5月份定投的基金,现在已经有16%的收益。

  6000点高位进场定投基金,真的开始赚钱了吗?记者随即进行了验证,以国泰金马稳健回报为例,选择牛市最高峰2007年10月16日首次后端定投1000元,以后每月16号定投1000元。截止到本月,总共投入金额为1000元×19期=19000元。根据每次购买时的净值所计算的份额总计为2.76万份。截至5月11日,国泰金马回报单位净值为0.724元,投资者持有国泰金马稳健回报的总资产为20015.42元(0.724×2.76万份=20015.42元)。这也意味着,在6000点定投国泰金马稳健回报基金,目前账面盈余5%(20015.42元-19000)/19000*100%。看来,在6000点定投基金的部分投资者,真的开始赚钱了

  熊市定投优势显现

  在6000点附近买基金,采用定投的由于成本不断摊低,大盘反弹到2600点,已经开始赚钱了,而选择一次性投资的还在高位被套。统计显示,2007年11月之前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共176只,自6124点以来,这100多只基金中均未实现扭亏,净值平均折损近40%。富国天瑞、华夏红利、兴业趋势等遥遥领先的基金至今净值损失也在20%以上。而国泰金马稳健回报也有35%的失地没有回收。这也是一次性投资的风险。

  但基金定投就有效避免了上述风险,弱势之下,定投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通过每月投入固定金额,投资者无须费心选择进场时机,自动达到涨时少买、跌势多买的效果。长期坚持,不但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而且平均成本也低于平均市场价格。如果熊市中能够加大定投的额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效果会更好

  台北股市从2000年2月中旬到2001年9月底,跌幅达67%,直到目前为止还没回到当年高点。即便如此,不少从2000年长期定投到现在的投资者,不仅战胜了市场指数,并且还有了正回报。

  基民晒收益,或许可以给高位被套者以启示。

 

    还有一则消息:巴曙松:买房买股不如买基金定投赚钱  2009-10-27

    “不要将资产全部放在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上。”巴曙松称“有效的赚钱方法,是让更专业的人来为自己理财。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拿出部分资金做基金定投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渠道。”巴曙松称

    10月14日,巴曙松在重庆参加“商界传媒2009中国西部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在与记者谈起自己的理财心得时他表示,“一句话,不要将资产全部放在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上。”

    适合的理财产品太少

    “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即使是业内人士也不一定全部能背得出来。”巴曙松称,但这些理财产品中,真正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实在太少了。”

    巴曙松称,定期存款利息太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对抗通胀,而一些理财产品虽然收益高,但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普通投资者手里的一些闲钱,大多是靠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抗风险能力差。从市场承受力和抗风险能力看,适合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应该是在5%-15%之间的产品。

    不过,目前在市面上,这类产品相对较少。因此,银行应该在这类产品中下工夫。

    楼市股市投资风险大

    眼下房价疯长,而重庆的不少楼盘仅仅是从今年五月份至今每平米就上涨了1000-2000元,年初入市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不少投资者都将投资房产作为对抗通胀、保值增值的最佳理财手段。那投资房地产是不是最佳途径?“房价有周期性波动,而且作为固定资产流动性差。”巴曙松称,和股票可以灵活地自由买卖不同的是,房产在交易环节流动性差,而且收益也会因为国家的税费政策变化而变化,此外房价会有周期性变化,因此投资楼市也并非没有风险。

    巴曙松称,楼市有风险,股市的风险则更大。普通市民由于每天工作繁忙,不能有太多的时间来分析市场,详细地了解上市公司。因此普通市民直接投资股市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

    普通投资者不妨选择基金定投

    楼市流动性差,股市风险又大,什么样的理财方式适合普通投资者呢?

    巴曙松称,“有效的赚钱方法,是让更专业的人来为自己理财。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拿出部分资金做基金定投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渠道。”

    巴曙松称,“我做过测试,6100点被套的股民,如果每月拿2000-3000元做基金定投,在2400点的时候就能解套了,现在至少有20%-30%的收益。基金公司有大量的基金经理天天研究市场,相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更专业。当然基金定投也不是没有风险,相对于股市高风险来看,在获得相对较高收益的情况下,基金定投风险属于中等。”

    巴曙松称,如果不愿投资基金,愿意承担风险炒股的市民,可做些差异化配置,将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在8月份,你配置有港股或者美股的话,你的收益不仅没有缩水反而还会有所增长。因为,当A股8月大跌时,港股和美股却没怎么下跌,现在它们都已反弹逼近历史最高点了。

                                              据《重庆晨报》

    巴曙松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理事。他经常参加中央领导召集的各种经济学家咨询会,并发表相关看法和政策建议。

 

    基金定投的四大误区      2009-08-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基金定投就是投资者定期(通常是每个月)投入固定金额(委托银行划帐)购买指定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具有“长期投资摊低成本、积少成多复利增值、定时扣款省心省力”这三大独特优势。虽然每月定期购买基金的资金一般不多,但如果选择业绩良好的基金长期坚持下来,累加的本金投入和复利效应可以造就可观的财富积累。

  由于基金定投固有的优点,非常适合有远期财务规划的人,例如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对于许多已经参加或者准备参加基金定投计划的投资者来说,仅知道基金定投“三大优势”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基金定投“四大误区”,以免定投操作不当遭受损失。

  误区一:因恐惧而暂停

  基金投资首先必须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基金的特点是集合投资、专家理财,优秀的股票型基金往往能够获得与大盘同步甚至超越大盘平均水平收益。据Lipper和Bloomberg资料,从1983年到2003年这二十年间,美国股市经历了1987年10月因过度采用“电脑程序化”交易引发的非理性崩盘、1990年的波斯湾战争、2001年纽约911恐怖袭击等重大事件的冲击,但美国股票型基金仍然取得较为理想的长期收益,年均收益率达到10.3%,远远高出年均约5.6%的通货膨胀率,为投资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因此,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工具。

  但是,当市场出现暂时下跌时,基金净值往往也会暂时地缩水,许多投资者因恐惧在下跌时停止了定投(甚至赎回基金)。其实,投资者只要坚持基金定投,就有机会在低位买到更多基金份额;长期坚持下来,平均成本自然会降低下来,最终获得不错的收益。

  误区二:因上涨而赎回

  一些客户在定投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基金净值上涨,担心市场反转而选择了中途赎回,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与其当初进行基金定投的初衷相违背的。事实上,许多人参加基金定投的原因是由于个人没有能力判断市场涨跌,因此必须借助定投来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而一旦因净值上涨而赎回,实际上就是人为对股市涨跌进行了判断,从而再次陷入了“短视投资”的陷阱。

  基金定投如同财富之旅上的长途列车,只有坐到终点(通常坚持5年以上),才能有最大机会完成财富之旅,达到实现“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事先规划的理财目标。

  误区三:选错定投品种

  一些投资者对基金类型和风险收益特征缺乏了解,以为所有类型的基金都能够定投,从而选择了错误的基金进行定投。事实上定投平均成本、控制风险的功能不是对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债券型基金和货市场基金是收益一般较稳定,波动不大,定投没有优势。而股票型基金长期收益相对较高、波动较大,更加适合基金定投

  误区四:对未来现金需求估计不足

  许多投资者对自己未来的财务缺乏规划,尤其是对未来现金的需求估计不足,或者将过高比例的资金进行房地产、实业等投资,一旦现金流出现紧张,可能中断基金定投的投资。由于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中途下车可能离目标还有很远,尤其是股市有涨有跌,如果在股市低潮时急需用钱,就可能“被迫下车”而遭遇损失。

 

    我就是高位被套者。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很理智,07年被套后,08年坚决没投一分钱;但09年了,我仍然被恐惧占据了大部分的头脑,所以也就错失了回本的良机。痛定思痛,赶紧调整自己的投资理财策略吧。

    投资,永远是一个贪婪与恐惧博弈的过程。祝大家都能更好地钱生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