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诗词界怪象
(2022-12-03 10:27:06)
标签:
诗词其他文化原创 |
分类: 其他 |
当今诗词界怪象
诗歌是抒发感情的语言文学。她从远古走来,展现了无尽的魅力。发展至现今,其学会、协会遍布城乡,发表诗作的微刊、纸媒不计其数。在鞭笞丑恶、传播正能量、推动诗词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发展过程中阵痛也确实令人堪忧。笔者略举其寓。
其一,奉《平水韵》为圭臬。“戴着镣铐跳舞”,是近体诗的特色。其中,押韵是其“镣铐”之一。可今天的所谓诗家们却拒绝新韵,偏偏选定了《平水韵》,不知是何道理。失传的韵书姑且不论,可从《唐韵》到《广韵》、到《平水韵》、到《佩文诗韵》,都是官方韵书。《平水韵》乃是南宋山西临汾人刘渊偏的,离我们最近的古代韵书是清代张玉书编成的《佩文诗韵》。1941年民国政府就推出了新韵。1958年2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颁行了汉语拚音方案。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象今天这样普通话推广的如此广泛而深入,儿童丫丫学语,甚至从胎教开始,都接受了普通话教育,现代的广播、电视、网络,凡是在郑重的场合均用普通话交流。不可理解的是,一些人却死抱着《平水韵》为圭臬。试想,用《平水韵》作诗,却用普通话朗读,是多么的荒堂可笑。一些人口头上支持新韵旧韵两条腿走路,可骨子里不仅拒绝用新韵(一是不懂,二是不想学),反而以用《平水韵》高人一筹自居。诗刊为了区分新旧韵,却规定使用新韵必须注明,无形中抬高了平水韵的身份。目前,这种“把头”占居着诗界主流。且看20年、30年后,新生一代成长起来,这种不与时俱进的诗家们必将被抛弃。我认为,当前,在两条腿走路前提下,为推动新韵,编辑刊物时,凡使用旧韵的诗作应作出“注明”,以此推动新韵的发展。
其二,评点诗词过度地拨高。评点诗词,是推动诗词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启发他人创作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但用词必须谨慎。有些评诗,特别是对“名人”、学者、领导、朋友,评论时一味的吹捧,人为地拨高,甚至超过了李白、杜甫,实在令人生厌,不忍读之。
其三,所谓“诗人”以高人自居。一些人在某刊发了几首诗作,或加入了高一级的学会(协会)便飘飘然,自我感觉很好,处处以大师、资深诗人自居,于是便对别人诗词妄加点评、说三道四,特别是曾经对他不恭的人,更是采取蔑视的态度。若把控了刊物,其态度更是跋扈。其实,他也不过是个业余诗家而已。当然,评者、被评者都是个业余水平。
其四,诗刊成为内刊甚至机关刊。诗刊乃是诗词传播的平台,对于弘扬国学、推出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些诗刊,甚至是相当级别的诗刊(有的是国级刊号)划地为牢,一个好好的社会刊物硬是办成了内刊(会员刊)、关系人员刊,更有甚者成了机关刊(机关的人员期期上刊,其他人员则是偶尔上刊)。编辑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诗词,此刊认为有瑕疵弃之不用,而有的刊物却作为精典予以推介,是与非,优与劣,谁也说不清道路不明。因为,编辑也好,作者也罢,都是个业作水平。
其实,以上怪象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我捅穿了这层薄纸。这篇文章发出后,我既希望有人能对号入座,又希望不要对号入座。希望对号入座,说明点到了症结,确有其人其事。不希望对号入座,是希望点到的人、事,不要对我产生怨恨。
202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