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的仕途

(2009-08-11 10:26:53)
标签:

文化

陶渊明

隐居

仕途

田园

桃花源

分类: 文化漫谈

陶渊明的仕途

/蜀汉忠臣

 

隐逸山林,躬耕读书,品茶抚琴,梅妻鹤子,坐看云起云落,笑对水流花谢。这是中国古代很多文人标榜的理想,尽管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说到底还是为了待价而沽,为了走上仕途。

陶渊明是少数真正把隐居进行到底,把田园当作归宿的文人代表。他当仁不让地坐上了中国文学隐逸派老大、田园诗舵主的位子,无人能够动摇。他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杂诗》等等,一句句,一篇篇,都描绘了一副恬淡自然的田园风光,渲染了一种闲适脱俗的悠然境界。

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却很少关注他走进田园之前的仕途生活。其实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军功显赫,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太守。拥有这样的家世,再加上满腹的才学,陶渊明自然也曾怀抱着安邦济世的理想。

对于田园,对于隐居,陶渊明并不是从人生伊始就一见钟情、情有独钟的。尽管他也曾在诗里说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是结合陶渊明的经历来看,这倒更象是他对自己不容于仕途,不得不隐居的一种事后总结。他最终选择田园作为归宿,其实也是经过了十几年仕途磨难的。正如他所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其实是十三年)

在这十三年里,他先后任江州祭酒、荆州属吏、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佐贰杂官。在东晋权臣桓玄发动叛乱时,陶渊明还主动投入平叛斗争,当刘裕率兵东下讨伐桓玄时,他乔装疾行,把桓玄挟持晋安帝的详细情形,紧急驰报刘裕。可以说在平叛中立下了大功。可是后来一方面他不满刘裕私欲膨胀,另一方面因为出身庶族,升迁困难,不得已离开刘裕,另寻他就。最后在彭泽县令任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任职八十一天即辞官返乡,从此不再涉足官场。这十三年的仕宦生活,是陶渊明为实现少年时代“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最终绝望的十三年。

正是有了这十三年的仕途“尘网”生活,才使得陶渊明最终感到了故乡田园的可爱。这以后,他把他的笔、他的爱,全部倾注到了故乡的田园。在陶渊明的笔下,他的田园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的生活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的心情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富有生活的清新气息和劳动的诗情画意,和荒唐浑浊,令他痛恨失望的官场迥然不同。

离开仕途,走进田园,陶渊明用他自然飘逸的笔为自己,更为后人描绘了一副优美的桃源风光。

         (《【夜读札记】 魏晋的低吟》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