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潇湘来 时空一网牵

标签:
网络三十年前同学重逢情感雁阵潇湘来时空一网牵 |
分类: 生活随笔 |
雁阵潇湘来
(网络帮我找到了三十年前的同学)
文/蜀汉忠臣
母校的大门依旧,建湘小学这几个字直令我掉下泪水
网络的奇缘,我原先听说了许多,总以为那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奇迹,总看作是世说新语天方夜谭,怎能与我辈凡夫俗子有关?
可是今天,雁阵自千里之外的潇湘而来,捎来三十年前母校同学的音问,这鸿雁就是无形的网络。这等奇迹在我,简直就不亚于牧羊的苏武在北海得到了来自故国的归雁。
(一)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伸了伸懒腰,站起来走动了两下,看了看窗外的绿树白云和行人车流。然后又坐下来挂上QQ,看看有没有朋友在线。
一个图标闪烁起来,我下意识地点开了它。是一个陌生人发来的会话。我想这肯定又是一个网络岔线者,不过,打个招呼倒也无妨。
“你是建平吗?”
奇怪,这人怎么一上来就知道我的名字?估计又是我的朋友或者同事来开玩笑了。
“你是谁?”我没有回答,反过来问他。
“我是你小学同学啊,衡阳的。”屏幕上跳出几个这样的字。看见它我惊异得停下了半晌手下的键盘。
“你是不是建平?我是阿毅,还记得吗?”
阿毅,这真是我三十年前的小学同学啊。
(二)
衡阳,素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而著称,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而出名。那里是我曾经长期生活过的地方,我小学和中学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小学二年级时我就随军来到了衡阳。部队没有专门的学校,我就在旁边的衡阳建湘柴油机厂子弟学校插班就读了。
虽然是插班生,虽然不是厂里子弟,可是我至今还记得,同学们对我毫无歧视,充满了纯真而浓郁的友情。
他们请我到厂里食堂吃饭,用家里的饭票给我买饭买菜。我站在食堂门口,周围一圈同学,大家争相把好吃的饭菜推荐给我品尝。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个名叫“魔芋豆腐”的菜特别可口,记得周围同学们热情地说:“你尝尝我这个,这个菜蛮好呷。”
他们请我到家里去玩,一起玩各种游戏,看各种小人书,大人们则在一旁亲切地微笑。吃饭时,干煎辣椒真是好辣。
他们用厂里的冰票给我买冰砖吃。那么热的天,三五个同学和我穿过厂区,来到后面一栋红砖平房前,从一个小窗口递进票去,领出一块有半块砖头大小的冰棒来。只有一张冰票,只能买一块冰砖,同学们都让给我吃,他们则在一旁热情地看着。
我们一起打扫过厂里的卫生,在厂部电影院看过《智取威虎山》。我们一起在学校门口买过辣萝卜分吃,花一分钱共看一本小人书。我们一起参加了长跑,胸前别着纸做的号码,穿过厂区,绕过老虎山,坚持到了终点。
我们一起去郊游,上了回雁峰,逛过岳屏公园。我还记得在岳屏公园看完菊展,同学们一起在公园茶室里午休,大家各自吃着自带的午餐,花五毛钱买一杯茶,一边吃一边玩。我因为只带了五毛钱,喝干了杯子里的茶后就不敢再添。同学们看见我的杯子空着,很奇怪地问我,在知道原因后笑破了肚皮,他们告诉我:“五毛钱一杯茶,水是可以不停地筛的呀!”我恍然惊喜,赶紧冲过去高喊:“再给我筛满!”
……
在建湘学校,我感受到了真切的同学情,留下了难忘的少年梦。以后走到哪里,我都固执地宣扬湖南人讲感情,衡阳人有真情。这是事实。
就是这个简陋的操场,是我曾经站队做操、嬉戏的地方,后面的那排平房就是教室。
(三)
转眼快三十年了,也许是少年的记忆最清晰,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衡阳,怀念着建湘。可是一直也没有机会和同学们再联系上。只有高中时曾经接到过飚子的来信,知道他正在当兵。
现在,网上居然有了同学的消息,怎能不叫我惊异,怎能不叫我激动?也许是见我的反应有点迟缓。阿毅说起了很多我们同学时的故事。
我那时总是理个平头,象锅盖一样。
我能够用鼻子吹哨(一次体育课后,我们一群同学跑到水龙头下喝水,我不小心被谁呛了,往外涳水时无意间鼻子里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同学们都很惊异,纷纷想要学习,可是只有我有此“特异功能”,令他们非常羡慕并好奇)。
我曾经把在学校围墙上看风景的义均吓得掉了下来,手都摔脱臼了。
这么多同学,这么多记忆……
没错,这就是我三十年前的同学,千真万切,绝对没错。
(四)
我们互相发了各自的近照。我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就是阿毅。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是眉眼没有变,轮廓没有变,只是有了些许岁月的痕迹。据他说,我的变化更大,要是走在外面都很难认出来。难怪,我们都已是奔四十的人了。
我很惊讶他是如何找到我的,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我早已不报奢望。
同学也很兴奋,告诉我是在网上读到了我的文章才找到我的。
原来,我曾经参加过孝感本地的槐荫论坛学苑版的发了一个关于老师的帖子,里面提到了建湘子弟学校和欧阳老师。我还参加了一个论坛的征文活动,主题是写一封信给老师同学。我就以在建湘的经历和感受写了一封给欧阳老师的信。欧阳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这两篇文章都发到了我的博客里。阿毅说,他在网上无意间搜索建湘子弟学校,就看到了这些文章,他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我写的。然后还访问了我的博客并留了言。
是的,我一直以真实作为我写字的信条,所以在那封信里写的都是真人真事真情。没想到,真实地写作,除了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心迹外,还能有这样的绝妙功效?
(五)
看得出来,阿毅也和我一样非常兴奋,他专门拍了一组建湘学校的照片,从网上发给我看。虽然网上传递的速度很慢,但是,我们都急切而耐心地等待。
照片传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看着。快三十年过去了,母校的基本样子居然依然如故。进门的一条小路,我每天从那里上学;两排红瓦平房,那里有好多教室都曾有我学习的身影;一长溜水泥乒乓球台,我曾经在那里打过球,后面的沙坑,我曾经在那里跳过远,玩过沙……
阿毅说,后面中学部那天关了门,所以没有拍到。过两天他再去拍,还要把周围厂里的样子也拍下来。
就是眼前这些照片已经足以让我感动,让我流泪了。这就是我的母校啊,几十年了,我总在不经意间想起她的模样,回到她的课堂。离开衡阳回到孝感后,每次看到身边的人有小学同学,或者说从小玩到大的同学,我总是在心里充满艳羡,羡慕他们不论是小学同学还是中学同学,都总在身边,都能常在一起。而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都已在千里之外,很多年不通音讯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也有小学同学,我也有初中同学,他们在衡阳。
我在这些旧乒乓球台上打过球
四五年级时我就在这排教室里上学,前面的沙坑依旧
(六)
阿毅告诉我,欧阳老师已经退休了,身体很好。还告诉了我很多同学的近况。听着这些亲切的名字,我不禁对着电脑屏幕掉下眼泪。
我告诉阿毅我的感受,同学发过一个笑脸,说这边的同学都记得我,都想念我,希望我有空回衡阳看看母校,看看老师同学。
我说一定一定,我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啊。
同学问我,是不是要是这次没有联系上,我就不会回去看他们啊?好了,现在联系上了,就不怕我跑掉了。
不,不是的,我一直都有设想,一定要回衡阳去看看,回建湘去看看,毕竟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学生时代啊。
同学说,那你早点安排好了回来,到时候在这边的同学都可以见到,当然,肯定还有欧阳老师。
也许是“近乡情更怯”的缘由,我心里不仅有些惴惴的。见到同学们,我会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辨认?见到欧阳老师,我该用什么方式去行礼?
但是,我一定要早点回去,为了记忆中的学生时代,为了三十年的似水流年……
(激动之下,信笔记录,毫无章法,更无文采,但是文中所记全部真人真事真情。在此,我要真诚地万分感谢槐荫论坛,感谢学苑,感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