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看创业公司为何不能股东平分股权?
(2020-03-14 15:07:24)
标签:
廖宏浩律师股权设计 |
分类: 法律名家 |
小微创业公司在创业的初期,一般都是号称的“兄弟创业”,都是很好的朋友一起创业。因此 在股权分配上也不会过多计较,
而是直接拍脑袋均分股权,往往是二一添作五的方式,也就是讲究平均。
却不知他们拍脑袋设计的恰恰是世上最差的股权结构。
下面这个优秀公司创业的例子可以看到评分股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994年, 潘宇海出资4万元, 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达标共计出资4万元, 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家168快餐店, 其中,
潘宇海占50%的股份, 姐姐和姐夫各占25%。 初期,三人各司其职, 潘宇海掌控全局, 姐姐负责收银,
姐夫则负责店面扩张。
1997年, “真功夫”(168快餐店先是更名为“双种子”, 后改名为“真功夫”) 攻克了中式快餐的标准化难题, 开始大举扩张,
在全国开设连锁店。 由于蔡达标负责的是店面拓张, 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对企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到了2003年,
企业经营的主导权渐渐到了蔡达标手中。 2006年,
蔡达标夫妇离婚,妻子手中25%的股权也移交到蔡达标手中,至此,“真功夫”剩下的两大股东每人各占一半股份(股权划分的大忌)。
2007年, 是“真功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两家投资机构计划向“真功夫”各自投入1.5亿元,
分别占股3%, 根据这个比例, “真功夫”的估值已高达50亿。 相应地, 引入资本后,
原股东蔡达标和潘宇海的股份将统一被稀释为47%。
两家投资机构其实主要是投蔡达标这个人, 他们进入后, 大力支持蔡达标, 潘宇海则被逐渐边缘化,
甚至同潘宇海关系密切的一些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 也都被以各种形式劝退。此举, 激怒了潘宇海, 原本和谐的股东关系被打破, 其后,
由蔡达标主导的公司财务上的一些重大运作, 都开始有意无意对潘宇海进行隐瞒。
2009年, 潘宇海以“大股东有矛盾”中止了“真功夫”向银行的贷款申请, 7月, “真功夫”股东之间矛盾激化, 潘宇海向法院起诉,
请求查封公司的财务报告及账册, 要求履行股东知情权。2010年2月, 法院做出判决, 认定“真功夫”不允许大股东(潘宇海)
查账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并责令“真功夫”配合潘宇海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账目审计。
查账后, 潘宇海发现公司财务存在重大问题, 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公安机关侦查, 证实了蔡达标等人涉嫌挪用资金、
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 后经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批准, 于4月22日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执行逮捕。
2013年12月12日, 广州市天河区法院认定蔡达标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成立, 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
潘宇海重新出任“真功夫”董事长, 同姐姐潘敏峰重获公司控制权。
前一篇:2019北京地区诈骗罪量刑标准
后一篇:《房屋租赁合同》拷贝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