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欲行贿获诺奖:元芳,此事你是怎么看
(2012-10-23 15:41:56)
标签:
杂谈 |
干部欲行贿获诺奖:元芳,此事你是怎么看
杨
10月21日,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的汉学家马悦然携妻子陈文芬抵达上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有位山东的文化干部半年之前给我寄了很多画、古书,还说他本人很阔,奖金我可以留下,名誉归他,我都退回去了。后来发现,他开始给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小组主席写信了。”(红网10月22日)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后断是非,再说利害”,这是一些名人的忠告。此事,尽管是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亲口所说,我们仍然需要先问个真假。我个人认为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虽然我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但是,我希望,作为一名诺贝尔奖评委、瑞典文学院院士、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的马悦然,是不会信口雌黄的。何况,这样的话他不止说过一次,去年。他接受记者时说过,“中国作家要我给他们弄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他们说:奖金我不要,钱可以送给你的。”只是这次说的更具体了。
再有一个,之所以让我相信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对某些中国作家或者文化干部的堕落到何等程度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某些文化干部本质就是人渣,为了目的,可以不择任何手段。去年,一位自称为80后作家的张一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如是说“因为我了解现在我国国内的许多文学大奖,当然也包括娱乐圈的,都可以‘买奖’,于是便产生了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想法。我浙江温州的一个身家数十亿的朋友知道后,很是赞同我的想法,他觉得这个投资很值。他去年就曾经资助过国内的某当红女星拿过‘金×奖’。他觉得投资诺贝尔文学奖不要说60万美元,600万美元都值。”这位张一到底是否炒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想法肯定是代表了某些龌龊的作家想法无疑。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马悦然如此曝光恐怕让我们的山东文化干部大跌眼镜了,想不到马悦然如此不解风情。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个奖那个奖,用金钱来买的早已在某些地方成为了“潜规则”,你要是有实力,如果不服从这个“潜规则”,恐怕你根本就别想获什么奖。而深谙“潜规则”者,则是如鱼得水,不用什么真本事,也是大奖手到擒来。国内的一些文学比赛,“潜规则”更明显了,就连“鲁迅文学奖”也曝出有人集体送钱的内幕。至于其他行业,拿钱卖奖的事情多着呢?南京一座“桥粘粘”也能获得“2009年南京市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这位马悦然放着字画和古书不要,放着各种利益不要,在我们山东文化干部看来,岂不是傻冒一个?
金钱对于任何人都有杀伤力, 想必对于老外也亦然。但是,马悦然放着利益不要,那是他们具有极为严格的自律精神,这种自律对于一个人的名誉极为重要,因此,他们可以不为金钱所动。这印证的孟子一句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其次,也许是他们制度严密使然,就算是马悦然想得到利益,他也根本无法决定谁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曾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谢尔说“我们这个俱乐部,18个人都是学养深厚、才智卓绝的大家,但也都是极其固执的老家伙,你以为其中一两位可以主导整个局面?不,他们绝对做不到”。当然,这还跟整个国家的法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在许多西方国家,接受这样的礼品和金钱,那是要以犯罪论处,受到刑罚追究,那能像我们某些文化痞子一样,能轻易地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