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废汽车翻新“产业化”凸显权力沦陷的体制之痛

(2012-03-22 16:58:31)
标签:

杂谈

报废汽车翻新“产业化”凸显权力沦陷的体制之痛

                

 

从河南省汝州市往西,行程5公里左右后,你便会看到,在公路两侧停靠着面包车、越野车、市政洒水车、市政园林绿化车、小轿车、油罐车等各种车辆,这样的长龙在公路两旁绵延10公里左右。这些车辆都是报废车辆经过翻新改装后重新出售的,他们的“出厂商”,就是道路两边的各户农家。在这10公里道路的两旁,基本家家从事汽车改装。由于拼装车市场规模很大,这里被戏称为中国“三汽”。(《中国青年报》3月21日)

 汽车使用达到一定期限,应当及时报废更新,报废汽车翻新为国家严格禁止。然而,在河南省汝州市,报废汽车翻新改装却是绵延10公里,号称中国“三汽”, 报废汽车翻新在这里已经十足的产业化,这不仅是某个执法部门羞辱的问题,更凸显了一个体制之痛,凸显权力集体沦陷之痛。

  这个道理很明显,如果在汝州市出现一、二家那怕是十家、八家的报废汽车翻新改装非法厂家,我们尚可以说这是厂家狡猾的原因,或者说是某些执法人员失职的问题。但是,非法厂家已经是大规模公开化、产业化,如果还将责任推向厂家狡猾或者某些执法人员的失职、渎职,那就太不诚实了。试想,绵延10公里的非法厂家,他们不但公然违反法律,而且也严重威胁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那么。执法人员失职,他的上司难道就看不到?执法部门不管,当地政府就看不到?当地政府看不到,司法机关就看不到?司法机关看不到,代表着当地民众利益的当地人大代表又怎么会看不到?当地人大代表看不到,以“扒粪”为职能,担任社会瞭望者的当地媒体怎么会看不到呢?

  遗憾的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出现了,居然如此之多部门和人员居然集体都不看到,都没有插手管理、监督。我猜想,恐怕并不是他们集体看不到,或许执法部门因为部门和个人私利看不到,非法厂家自己都说没有任何手续的车子“我们会给你送上高速公路,交警不会查”;地方政府领导看不到,或许因为这也是一个GDP增长的产业;人大代表看不到,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官方代表”,还没有学会怎么来监督政府;而司法机关看不到,因为没有地方政府发话,他们出手将遭到小鞋穿;而当地媒体记者看不到,他们只习惯于“报喜不报忧”, 习惯于等着“新闻通稿”。权力居然如此集体缺位,集体沦陷,集体养虎遗患,这难道不是一个体制之痛吗?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种制假售假的“产业化”不仅是在河南省汝州市,在湖北十堰市,报废汽车翻新也极具规模,俨然视法律规定为无物;不仅在汽车报废行业,在其他行业同样是泛滥成灾,从大规模地生产含“廋肉精”的“健美猪”到大规模公开生产“地沟油”,从大规模假冒军需品到大规模地泄露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题,“产业化”的阴魂无处不在。如果我们还只是谴责几个执法人员的失职,不是无知、幼稚就是别有用心掩饰实质问题。

  要改变我们违法犯罪、制假售假“产业化”的现象,就必须改变公权力集体沦陷的现象,而这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在政府方面,则是加强对于执法的监督,改变GDP挂帅的考核标准,加强对主要领导的“问责”;在司法方面,则要让司法能独立于地方党政领导公正司法,对行政权力能起到制衡作用;在人大方面, 则要让代表能更多反映民意,能更有力地监督政府;而在公民权利和舆论监督方面,则必须创造条件让公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而新闻媒体能更自由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监督和批评政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