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对舆情能力是“末”,建设责任政府才是“本”

(2011-07-19 23:32:44)
标签:

杂谈

应对舆情能力是“末”,建设责任政府才是“本”

                        杨 涛

 

7月17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事件,因当地政府主动放下身段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的应对措施而位居榜首,江西抚州连环爆炸事件则因为对媒体和网民关注的舆论热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排名垫底。这表明在热点事件中官方响应态度与信息透明对于应对效果至关重要。(《中国青年报》7月18日)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主动放下身段,采取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等多种应对技巧,能及时平息网络舆论,给政府加分;如果虚与委蛇,蛮横无理,或者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那当然更会引发舆论反弹,政府形象雪上加霜,更加失分。但是,问题在于,政府应对舆情的技巧真有那么重要吗?掌握了这些技巧的地方政府真的离打造“法治政府”无限接近了吗?

 我当然欢迎地方政府能放下身段,能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虽然做这事,地方政府主要从自身的角度考虑,怕形象失分,怕上级领导震怒,怕影响自己的政绩,现在还加上个怕自焚、怕来炸衙门。但客观上讲,这事对咱老百姓来说,也算个好事,毕竟突发事件信息更公开、透明了,有关当事人赔偿及时到位了,有关责任人被停职了(当然有可能只是暂时的)等等。更重要的是,比起以往,在突发事件中,称民众为“不明真相”,又不愿将真相告诉我们,还动手抓人,一副傲慢无理的样子来说,如今,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汹涌之时,能放下身段,毕竟让咱老百姓找到“主人翁”感觉,虽然这种“主人翁”并没有体现在选票上,多少有些“阿Q”式的。

  不过,我还是要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各级地方政府斗胆献上一言:如果你光啄磨应对网络舆情的技巧,甚至是放下身段,在民众面前一副乡愿相,不好好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建设“法治政府”,那也是在逐末舍本了。因为,技巧归技巧,目的归目的,技巧可以为好的目的服务,技巧也可以为坏的目的服务,千万别将技巧当目的本身。有些地方政府为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技巧,公款养了一大批网络评论员,高价与某些媒体搞好了关系,甚至是请专业公司帮助提高应对技巧,结果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故意混淆舆论,也达到了转移舆论视线,平息网络舆论的目的,可这种目的对于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民众何益?有的地方政府也放下放下身段,及时信息公开、处理责任人,但等舆论平息后,又悄悄地对责任人官得原职,对当事人秋后算帐,这种技巧又算是什么呢?

不过,将技巧当目的同样存在风险。因为各种花拳锈腿固然可以一时迷倒人们,但人们若是识破了这幕后的东西,人们就再也不会相信他们的话,今后,就会将他们的各种花拳锈腿扫入历史垃圾堆。光以平息舆情、蒙蔽民众为目的的舆情应对技巧来应对突发性事件,终有破产的一天。

 所以,学习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在于真诚地建立制度来监督和制约官员,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建设一个“责任政府”,真诚地让权力为民众服务,真诚地推进“权为民所赋”,努力打造一个法治政府。在平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突发事件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了这样一个真诚的态度和努力措施,我相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真得不是很重要,甚至说,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