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绸缎裹树弘扬了那门子的“红色文化”

(2011-06-24 08:57:18)
标签:

杂谈

红绸缎裹树弘扬了那门子的“红色文化”

                       

 

金色的衣领,大红的绸缎,620日,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上2公里的法梧统一穿上了红旗袍,显得格外亮眼喜庆。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梅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党的生日,包河区选择将芜湖路打造成全省首条红色主题街。(《 江淮晨报》623日)

芜湖路上本无红色故事、红色遗址,为了向“七.一”献礼,有关部门硬是要用红绸缎裹树,包装出一个红色主题街,来弘扬“红色文化”。只是在2公里长路上,用了4000多米长的红绸缎到底需要多少钱的经济帐却无人问津。当然,在某些官员那里,经济帐从来就不是什么帐,只要能服务于政治,服务于政绩,什么帐都靠边站。但是,既然是用红绸缎裹树,包装出一个红色主题街,要用来弘扬“红色文化”,那我们就不禁要问:这红绸缎裹树弘扬了那门子的“红色文化”?

  在我印象中,在中小学生的教科书中,无不长篇累牍地、不厌其烦地告诉,无论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瑞金,还是后来的“革命圣地”延安,都是以勤俭节省为本,那些革命前辈吃小米饭、南瓜汤,穿着布衣、草鞋干革命,从来都是视奢侈、浪费为耻。怎么现在在包河区,反倒铺张浪费搞起来红绸缎裹树,用这种“红色文化”反对的东西来弘扬“红色文化”?

 在各种革命宣传的教材、文艺作品中,同样告诉我们,革命前辈们最反对形式主义,他们脚踏实地地干事、勤勤恳恳地干事,他们正是用着实干的精神,才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如今,包河区的主政者在没有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的地方,用形式主义包装出来一个红色主题街,这到底是弘扬形式主义,弘扬自己的政绩还是“红色文化”?

  在诸多红色经典故事中,也谈到了当年革命前辈们与群众的“鱼水之情”,那些革命前辈们正是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服务,才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群众也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援前线,打败了国民党。今天的包河区的主政者,用着纳税人的钱来打造红色主题街, 弘扬“红色文化”,事先前无向民众举行听证,取得民众的同意,事后也没有给民众算帐,让民众享有知情权,如此,也不知道他们弘扬那门子 “红色文化”,或者是在弘扬自己臆想中的“红色文化”?

总之,要我说,搞铺张浪费不是“红色文化”,搞形式主义不是“红色文化”,罔顾民意,不尊重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参与权”不是“红色文化”。可惜的是,如今许多地方,搞弘扬“红色文化”走得太远了,他们动辄搞声势浩大的红歌比赛、搞红色主题包装、搞红色旅游,形式主义、假大空满天飞,他们走得太远了,以致忘记了他们要做什么。所以,如果硬要说用铺张浪费、形式主义的红绸缎裹树也是弘扬了“红色文化”,那么,这样的“红色文化”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