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涛的博客
杨涛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77
  • 关注人气:59,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委请“喝茶”也要请“喝咖啡”

(2011-03-03 19:06:54)
标签:

杂谈

纪委请“喝茶”也要请“喝咖啡”

 

         杨 

3月1日,杭州拱墅区纪委设立的名为“清风阁”的喝茶“谈话点”包间。该“谈话点”位于京杭大运河边的钱运茶馆三楼,系拱墅区纪委参照香港廉政公署“喝咖啡”谈话制设立的。据介绍,出现7种情形,区纪委可启动“喝茶谈话”:党员干部本人申请,希望和组织谈心或说明问题、提供线索;区纪委常委同下级党政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等。(《人民日报》3月2日)

  “喝茶”设在京杭大运河边的钱运茶馆三楼,环境优美、气氛宽松,充分体现了纪委的“人性化工作”思路。因为,所谓的“喝茶”对象并不是违纪违法嫌疑人,而只是那些需要廉政提醒或者提供线索的人,纪委理应将他们与违法违纪嫌疑人区别对待,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或者接受警示教育,消除他们心理障碍,达到增进彼此信任,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我要提出的是,纪委不仅要设立“喝茶”制度,也要设立“喝咖啡”制度。有人就会质疑了,拱墅区纪委的“喝茶”制度本身就是模仿香港香港廉政公署“喝咖啡”谈话制设立的,何必多此一举搞“喝咖啡”制度呢?其实,我说的要设立“喝咖啡”制度,并不是茶与咖啡的区别。茶与咖啡本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于“请喝茶”的对象是那些需要廉政提醒或者提供线索的人,而“请喝咖啡”的对象则是违法违纪嫌疑人。在香港,“如果早上7点左右,有人敲门说廉政公署请你去喝咖啡,那必将是一件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情。”据《检察日报》记者介绍,在廉政公署的“咖啡室”正中央是一张三角形的桌子,三角桌的一个角对着门的方向,相对的底边摆放着两把椅子,一把是被调查对象坐的,另一把是律师坐的。三角桌另两边的两张椅子是调查人员的位置。

这说明,在香港,“喝咖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违法犯罪嫌疑人,而且,违法犯罪嫌疑人也受到人性化的对待,不仅有咖啡喝,而且用的是三角形的桌子,以减少被调查者的对抗心理,特别是桌面是用高分子材料制作的,摸上去很有弹性,拍一下手不觉得疼,也没有任何声音,据说就是为了防止被调查者激动起来拍桌子。当然,这些并不是最具特色的是,重要的是,“咖啡室”居然有律师的位置,并且,在“咖啡室”靠门的墙上有两部摄像机:一部只拍摄被调查者,没有调查人员的影像。谈话结束后,这部摄像机拍摄的录像带要交给被调查者本人。另一部摄像机是屋子里的全景录像,当场录制成两盘,一盘廉署留底,另一盘当场封存,交给法庭。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权力受到监督的理念,“喝咖啡”固然让嫌疑人心惊胆战的,但调查人员并不能耍特权,因为,他们认为,任何权力,那怕是惩治罪恶、弘扬正义的权力,也必须关进笼子里,让他们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否则,这种权力迟早就会成为一种恶。律师与摄像机就是套住权力的“笼子”,在律师与摄像机的监督之下,你很难想像有刑讯逼供的事件发生。

 今天,无论在纪委对违纪嫌疑人的谈话室,还是在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室,嫌疑人要喝上一杯茶甚至是咖啡,这点小小要求通常能得到满足,因为,我们也要开始提倡“人性化办案”。但是,倘若要做到谈话或者讯问中全程的录音录像,特别要讯问室安上一张律师的椅子,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这就是我们与香港“喝咖啡”制度的差距,就是这样的差距,才让我们的一些地方,在“双规”或者讯问期间,经常出现嫌疑人自杀、跳楼之类的事故。

 我不指望罗马城能一天内建成,何况,像律师介入侦查讯问的制度设计,必须要制定法律才行。但是,在推行“请喝茶”制度的同时,我们也不妨逐步推进“请喝咖啡”的制度,在人性化办案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公权力的行使更加受到监督与制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