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官样文章”核心在于问责单位主要领导

(2010-01-18 23:23:12)
标签:

杂谈

改变“官样文章”核心在于问责单位主要领导

 

                           杨 

 

首任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曹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设计上提出了“问责制”,比如,不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拒绝接受记者采访、不发布新闻或发布的内容仅是官样文章而不是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对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熟视无睹,或避实就虚、答非所问等都将列入问责范围。(人民网1月12日)

  对“官样文章”问责,这是一项让人耳目一新的措施,不过,现在只是一种拟设计中的制度,并且对象仅仅针对党委的新闻发言人。所以,尽管我支持对于“官样文章” 问责,但我非常担心的,这种“问责”会不会成为一阵风呢?

  以往的官员回应民众的诉求也好,政府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也罢,之所以会“官样文章”频频出现,绝对个别政府官员或者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而是整个官场风气使然。你看,在河南省河南省许昌市的一次大会上,魏都区委副书记纪某所作的检讨不也是空话连篇,连市委书记毛万春也看不下去了,一把将他轰下台;同样在河南,河南开封消防支队的的宣传稿件与漯河消防支队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漯河政法委书记换成了开封市副市长,而开封市副市长的讲竟还有“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眼。流风所至,官员即使是被查处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书,也敢于抄袭,原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绍仓所的忏悔书,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原区委常委、同安镇党委书记朱福忠的悔过书有几处雷同。

    官场“官样文章”的流行,也不是个别官员素质差劲,而是官场的生态孕育形成。首先,“官样文章”是四平八稳,尽管内容空洞但政治正确,无懈可击,这深受不偏爱风险的官员所喜爱,而那些有创新有内容的东西,极可能对禁区有所突破,从而成为“枪打的出头鸟”。其次,在许多地方的官场,是“劣币淘汰良币”,那些吹牛拍马能迅速升迁,而那些会实事、说实话的人则无出有头之日,因为,官员堆积着大量的庸官,这些庸官也只能依靠“官样文章”来应付场面的事情。一句话,官场风气滋生大量的“官样文章”, “官样文章”在风气不正的官场也是所向披靡。

   所以,我真担心,如果仅仅是党委的新闻发言人,能否遏制他们讲“官样文章”?因为,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也就是说新闻发言人是代表机构说话而不是代表自己说话,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那些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和政风政务的事情,都要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同意。如果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不愿意做实事、讲真话,他们仍然偏好“官样文章”,那么,新闻发言人本身再如何思想开放,如何敢于说真话,他也不得不在“官样文章”中打圈圈。

    从治本角度上讲,要杜绝新闻发言人的“官样文章”,就必须正官场风气,就是要让官场形成能者上、庸者让、无能者下的氛围,要让民众而不仅仅是上级领导来挑选官员,让官员的升迁由民众来评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民众的认同,“官样文章”才会失去市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讲,对新闻发言人“官样文章”的问责,也许能倒逼官场风气,因为从新闻发言人说真话、实话做起,也许能慢慢改变官场上“官样文章”的风气,事实上,政府作风的改变也能从细小处推行。但是,这个前提必须是,不能仅仅是对新闻发言人本身问责,当新闻发言人讲了“官样文章”时,我们还应当问责单位主要领导,或者我们要将单位主要领导直接选作新闻发言人或者直接露面进行新闻发布,只有对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问责”,新闻发言人的“官样文章”才能慢慢减少,从而带动官场上的“官样文章”的减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